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 题号:20660305
唐贞观三年,设立宰相共同议事机构——政事堂。通常是中书令取旨后,执行主席(轮流担任)于政事堂主持讨论,讨论结束后秘书协助“执笔”,综合整理成诏敕文书。凡属皇帝命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议决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可颁行生效。据此可知,政事堂的设置(     
A.体现出中央集权逐渐强化趋势B.侵夺了尚书省长官的行政权力
C.有助于保障中央决策的合理性D.折射出君主专制受到极大挑战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下表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这一现象
A.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B.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
C.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D.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
2020-08-03更新 | 33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明史》记载“(张)居正为政……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明朝还出现许多历史上著名的太监——被称为“立皇帝”的刘瑾和“九千岁”魏忠贤等。这些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内阁和宦官权力失控B.内阁和司礼监成为制约皇权的重要机构
C.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D.皇权与内阁及宦官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2022-12-01更新 | 10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唐肃宗以来,翰林学士用白麻纸书写的诏敕号称“内命",中书门下用黄麻纸书写的诏敕号称“外命”,都具有法律效力。翰林学士院的“内命"不经中书门下而直接向下传达。这一制度设计( )
A.避免了政府决策的失误B.削弱了中书门下的权力
C.形成了中央双轨辅政制D.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2022-09-21更新 | 2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