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 邮政和通讯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9 题号:2068740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末,邮政事业受制于海关,因而相形杂乱,发展缓慢。光绪三十四年邮传部与邮政总办帛黎筹议改良邮政事宜,“其内容在扩张于邮路谋委派信之普及,并加增送函次数,以期灵便。尚拟创订各省邮部章程,分三等;一等邮局长由部奏派,二等邮局长由各省督抚调用,三等邮局长由地方官采担保金方法用之管理邮政。”宣统二年邮传部设法从海关税务司收回邮政接管,邮政区域亦改以行政区域为标准,总计邮界十四,副邮界三十六,共为五十区。对各地邮政中存在的积弊,邮传部厉行整顿。为了保护地方邮务的发展,还咨文各地方官员“切实保护”,并制订了“地方官保护邮政办法”十条。晚清地方邮政发展很不均衡,邮传部对边疆邮政向来持积极发展态度。宣统元年三月,新疆巡抚电请展设甘肃凉州以西至新疆迪化一带邮局,邮传部“徇其请”。宣统元年十一月,邮传部将加入万国邮政同盟列入计划,1914年中国终于加入。

——摘编自苏全有《邮传部与清末邮政事业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邮政事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邮政改革的作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殷商时期的邮驿是我国最早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有组织的邮驿制度,周朝时期邮驿制度开始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基本建成邮驿网络设施,秦朝时诞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邮驿法——《秦邮律》,汉代时邮驿制度明确统一称“驿”,魏晋南北朝时期《邮驿令》颁行,邮、驿二字并用。隋唐时期邮驿规模空前,管理严格有序,宋朝创设了昼夜兼程的急递铺,元朝时期急递铺变为办理中央官衙文书传递的常设机构,明朝出现了商办民用的民信局,清代集历代邮驿之大成,融交通与通信为一体,克服了前代邮驿制的种种弊端。

——摘编自苏全有、陈自豪《中国邮驿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材料二   1840年以后,随着开放口岸渐趋增加……列强开始私设“客邮”。为挽回“面子”和避免列强所交信件丢失,清政府决定创办近代邮政。1866年,总理衙门决定将此项任务交付海关办理。到1896年,全国24处设有海关的口岸基本上都开办了海关邮局。大清邮政建立之初,在体例上归海关税务司管理,以海关区域为邮政服务区域,称为“邮界”。随后,大清邮政相继开办了信函、明信片、贸易契、印刷物、包裹、货样、汇兑、国际包裹等业务。截止1906年,大清邮政已具备近代邮政的基本功能。同年,清政府成立邮传司,隶属邮传部,并于1911年正式从海关手中接管邮政总局。

——摘编自岳谦厚、田明《近代邮政与中国社会之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邮驿制度发展的特点和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中国邮政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023-02-11更新 | 8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据《大公报》统计,1905年至1911年,全国共创办报刊933种。其中上海214种,华南124种,江南102种,湖广65种,西南53种,华北168种,西北15种,东北50种,其他地区182种。

——摘自李仁渊《晚清新式传播媒体与知识分子》

材料二

广州地区的邮局,1902年从11个城镇的9个邮局及其23个邮政代办点,增加到88个城镇的21个邮局及165个邮政代办所。19078月开始利用粤汉铁路第一段运送邮件,仅一年时间,邮递物品从1290万件增加到1820万件。

——摘编自广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近代广州口岸经济社会情况》

材料三

1907年邮传部统计,上海电政局所辖电报线路里程38000余里,1910年增至44000余里。1911年各省官电收归部办,均由上海电政局管辖。是年,电政局所辖电报线路里程连收归各省官办的电线在内共约100000里。

——摘自交通史编纂委员会《交通史电政编》(第二集)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反映的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上述现象与辛亥革命后革命进程迅速发展之间有无关联,并说明理由。
2023-09-02更新 | 6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改革交通和通信的呼声日益高涨。民族危机的加深,使得清政府迫切需要创办电报沟通军事和外交信息。在朝廷的支持下,直隶总督李鸿章在1877年主持铺设了从天津机器东局至直隶总督衙署的电线,1880年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之后还开设了电报学堂,中国近代电讯事业也由此开始。1881年11月,随着津沪电报线开通,中国第一条电报干线形成。此后历经近十年建设,形成了连通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四省的沪粤线,上海至汉口的“长江电线”,汉口经四川到云南蒙自的第四条干线和保定经太原、西安、兰州到嘉峪关的陕甘电报线等五大通信干线。至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前,除西藏等少数边陲地区外,大部分省和重要商业城市都已通电报,初步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电讯网。

     ——摘编自邓绍根《论晚清电报兴起与近代中国新闻业的发展》

材料二   近代中国面临西湖冲击,中国向何处去?很多读书人是回头看与向外看并存。早期维新派代表郑观应说:“英国电报设于王家,商民欲通信者收其费,岁以所入济局用,往往致赢……普、法构兵,普人行军处遍设电线,而尽毁法人所设,遂以败法……盖兵贵神速,所谓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莫电线若矣……夫轮船、枪炮等物,中国仿行有年,损益犹或参半,电报则有益无损,何不一试之耶?”进一步考察其立论基础,其中“兵贵神速”语出《孙子》,“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语出《汉书》,皆为中国之历史智慧。

一份1896年的报纸云:“乃近有匪徒造言谓,电报局所用电气系以死者之魂炼成,故专收人家供举之神主牌……此语传遍远近,乡愚皆信以为真。”事实上,即便是到了民国年间,乡民不知电报为何物者仍是常事。这一切提示出,现代文化在中国的成长必将是一渐进的、缓慢的乃至长期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

     ——摘自夏维奇《电报的引入与近代中国文化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我国电讯事业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任选以下一个问题作答:①以郑观应论电报为例,说明近代中国人在探索国家出路的过程中是“回头看与向外看并存”的。②结合清末电报事业的发展,说明现代文化在中国的成长是渐进的过程。
2023-02-16更新 | 2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