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 宋元社会的变化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 题号:20711086
【学校教育的发展】

材料一       宋代的官学

国子学和太学

国子学

宋代最高学府,招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弟入学

太学

中央官学的主体,招收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和庶人之俊秀者

专科性质的学校

武学

专门培养军事人才,恩荫子弟和平民应试合格即可入学

律学

专门培养法律人才,朝廷命官或举人可以入学

医学

培养中医人才

算学

培养算学人才,朝廷命官和庶人可以入学

书学

培养书法人才,入学资格无明确限制

画学

培养绘画人才,入学资格无明确限制

贵胄子弟学校

宗学

为赵室宗室子孙设立的学校,八到十四岁入学

内小学

专为贵胄子弟中的儿童设立,专选十岁以下资质优异的宗室子弟入学

国立小学

政府设立并管辖的普通小学

特殊性质的学校

临时性教育机关,凡赴京应试士子和落第举人均可入馆听学

州县学

各州县设立,中央委派学官和教授,优秀者可升入中央太学

——摘编自游彪著《追宋》

材料二   明初学校设置分为三个层次:

社学

明初,民间自立社学,延师儒以教子弟,有司不得干预

府、州、县学

明初,各府、州、县皆设学校。府学设教授,州学设学正,县学设教谕,各一人,为教官之长。生员在学专治一经,但不能直接做官,必须参加科举考试,或是经过岁贡进入国子监,才可能有做官的机会

国学

国子监学生通称监生,其中品官勋戚子弟为官生,地方保举民间俊秀及府州县岁贡生员为贡生。国子监教学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每季度都有考试,考试及格即可授官

——摘编自王天有著《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宋代官学教育体系发展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宋代和明代教育体系发展与完备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代部分谣谚

谣谚

类别

引文

富儿更替做经济谣

兼并之家见有产之家子弟昏愚不肖,及有缓急,多是将钱强以借与……并息为本,别更生息,又诱勒其将田产折还。法禁虽严,多是幸免。惟天网不漏,谚云:“富儿更替做”,盖谓迭相酬报也。

——宋·袁采《袁氏世范》卷三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谣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宋·汪洙《神童诗》

一时同榜用三人政治谣

本朝韩康公、王岐公、王荆公亦同年联名,熙宁间,康公、荆公为相,歧公参政,故有“一时同榜用三人”之语,颇类此云。

——宋·洪迈《容斋续笔》

衹重衣衫不重人社会谣

上堂,举赵州访二庵主,师曰:“五陵公子争夸富,百衲高僧不厌贫。近来世俗多颠倒,衹重衣衫不重人。”

——宋·普济《五灯会元》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代社会的变化。
2023-01-15更新 | 5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唐宋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变革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宋城市变革标志着中国 古代的城市在空间格局和制度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下表 )。


材料二 郑樵在 总结唐宋之际婚姻观念的历史变迁时说,唐以前“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宋代门阀世族政治的消亡反映在人们的婚俗观念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士庶不婚的陈规被打破,婚姻重科举进士,婚姻论财等社会现象在宋代普遍出现,特别是世人嫁娶尤重钱财成为一时之尚,宋代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族、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冯芸《宋代商人的社会流动与社会结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朝相比,宋朝城市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婚姻观的不同,并分别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023-10-07更新 | 21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新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代及宋代初期,占城稻被广泛引入长江流域,它一年可有两熟,甚至三熟,而且产量比一年一熟的小麦要高一倍,从而引发了一场“粮食革命”。自占城稻被广泛引进之后,适合种植的江南地区终于确立了经济中心的地位,“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就诞生于这一时期。

——摘编自吴晓波《浩荡两千年》

材料二   宋初科举制度,沿袭唐朝。从宋太祖开始,科举制度就在逐步变革。宋人废除了“公荐”制等,取消了门第的限制,确立弥封、誊录等制度,且大量扩充录取名额。在录取名额中,北宋初年,南方籍进士数量是北方籍数量的近两倍。江南地区庞大的进士总量导致了“人才之盛,遂甲于天下”。这种比例悬殊下,北宋中叶,在南北大臣之间产生了对于科举取才的南北地域之争。

——摘编自傅璇琮等《中国古代文学通论》、乔依婷《宋代进士的时空分布及成因》

材料三   宋代在婚聘上有两个重大变化:一是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种重门阀世族,而看金榜题名之人;二是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利益。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初“粮食革命”的主要表现,简述其对中国经济格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北宋时期为解决“科举取才的南北地域之争”所采取的措施。与唐朝相比,北宋科举制的变革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宋朝社会的新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宋代经济发展对制度变革与社会变化的作用。
2022-01-23更新 | 1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