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8 题号:2075970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宋代传入中国,因其满足人们衣被之需而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广,到明代已遍布全国各省区。清朝中叶,棉花种植继续向更广大区域扩散,同时又向着适宜的地区集中。手工棉纺织业也从发达的江南几乎广布全国各州县,呈现出时人所称的“棉花,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的景象。

——摘编自罗萍《城乡产业互动与近代内地民族棉纺织企业的发展》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已选育出一批适应于机械采收的优质棉新品系,主要指标均达到,或接近国际棉花贸易的最高标准。中央一直很重视新疆棉区的发展,在新疆棉花生产、流通中给予优惠政策。截至2020年,新疆棉花总产、单产、种植面积连续26年位居全国第一。主要产棉区农民收入的50%70%来自棉花种植,棉农的收入不断增加,新疆正以棉花产业为引领促进乡村振兴。

——摘编自程文明等《乡村振兴下民族地区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棉纺织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初年,由于地主势力受到打击,各地都有不少荒田可以开垦,自耕农经济得到较大发展。但明代中后期以后,在赋役负担、土地兼并和自然灾害的共同冲击下,自耕农阶层越来越萎缩,地权日益集中于各级地主的手中,乡村社会分为地主与佃雇农两大社会阶层。明代地主占有的土地,绝大多数都通过租佃的方式经营,当时的佃户大致可以分为钦赐佃户、官田佃户、佃仆、一般佃户四类,其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各不相同。

——摘编自高寿仙著《明代农业经济与农村社会》

材料二   明清时期,大批破产贫民涌入长江流域的山区,进行垦殖,政府发给路费、耕牛、种子等并免征赋税。甘薯、玉米等对自然条件要求较低、南方种植更为便利的作物推广,也加速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垦。随着南方农村经济发展和劳动力供应增加,经济出现了一些新趋势。永佃制和货币地租也开始推广,城市工商业进一步繁荣,江南新兴市镇星罗密布:

——摘编自齐涛《中国通史教程教学参考:古代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后期自耕农经济的变化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流民涌入长江流域的原因。
2021-04-14更新 | 16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 明清时期,在江南等经济发达地区,传统的农业单一经营方式已被突破,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农民在种植经济作物时还往往进行一些初级加工,或兼营相关副业,获取更多的收入,以弥补粮食生产之不足。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材料二   明清时期,地域间的商品交流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那时,苏、杭、京、嘉、湖地区的丝织品;苏松的棉布;江西景德镇的陶瓷器;佛山、遵化的生铁产品;云南两广的铜铅矿产品;福建、江西、浙江的优质纸;河南、山东的棉花;湖广的粮米;西北的毛皮和药材,充塞着各地的市场。 山西商人的经营“或盐或丝”,徽州商人“贩缯”,山西、陕西商人千里跋涉到江南买丝。……商人们不远千里,慕名而来,满载而去,商路特别繁忙。工商业的繁荣促成了兼具商业和手工业、国内和国外贸易的双重功能的工商业城市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城镇。……明中叶以后,江南苏、松、杭、嘉、湖五府,在不长的时间里生长出210个市镇,其中规模较大、功能齐全的约有160个。……商业活动空前繁荣,联系商品生产者与客商的中介牙行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它们一面招揽生产者,一面接待四面八方的客商。这种牙行往往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控制着生产者、经营,垄断着市场贸易。

——摘编自苗延波《古代商法体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农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
2023-12-07更新 | 8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欧城市数量在1100年至1300年间增加了10倍。城市非常需要劳动力,其以各种方式和封建领主争夺农民,甚至给农奴赎金来吸引他们流入城市,而农奴或佃农因谚语所说“城市空气使人自由”,也乐于改变生活方式。至1300年,西欧的旧庄园制已变为有名无实、苟延残喘的空虚骨架。……城市涌现了新兴市民阶级,在西欧中世纪封建领主的土地所有权和政治统治权结为一体的条件下,这些市民阶级以赎买或武力方式从封建领主那里获得不同程度的自治权,建立了有不同程度自自治权的城市共和国或自治市,成立由工商寡头、新贵族控制的独立政府,制定自己的宪章和行政管理制度。

——摘编自姚介厚、李鹏程、杨深《西欧文明》

材料二   唐代至明清,江南地区有很多新城市兴起,在数量上和商业繁荣的程度上渐渐都超过了北方。明清时期的苏州、南京、杭州、松江等城市的繁荣,不仅因为它们是该地区的政治中心,也因为这些城市的手工业(如纺织业等)及其附近地区的农业非常发达。临近运河和长江沿岸的山东临清、济宁,江苏的淮安、杨州,湖北的汉口,江西的九江等地方成为附近货物的集散地……明朝和清朝在淮安、济宁、扬州等地驻扎有总督或巡抚这样的大官,对外贸易港口也派驻有专职的管理机构,如唐宋的市舶司等。

——摘编自郑昌淦《关于中国古代城市兴起和发展的概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明清城市的区别。并说明明清城市发展特征形成的原因。
2021-05-07更新 | 3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