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 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 题号:208557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1二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创新型国家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美国1942年,芝加哥大学成功启动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
1945年,成功试爆原子弹;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1952年,成功试爆氢弹;
1953年,美英生物学家提出DNA双螺旋结构;
1960年,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在美国诞生;
1969年,互联网正式诞生;
1969年,阿波罗计划成功,宇航员登月,
1981年,哥伦比亚航天飞机试飞成功。
苏联1949年,试爆原子弹成功;
1954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
1957年,第一艘核动力破冰船下水;
1957年,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发射载人飞船,把宇航员加加林送入地球轨道。

(续表)

创新型国家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瑞士1981年,美国IBN设在瑞士实验室的电子工程师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
英国1996年,第一只克隆羊多利诞生。

材料二1946年,法国成立计划总署,使之作为法国最重要的制定计划的机构。1947年开始,法国实行了第一个计划,即“莫内计划”,确定了实现工农业装备现代化、全面复兴国民经济的发展战略。法国历届政府都坚持“计划经济”制度,但这种制度不同于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制度,它只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一种形式。意大利从1945年开始推行“战后重建计划”(1945-1948)、“全国协调新建设计划”(1948-1950)、“1955-1964年意大利增加就业和提高国民收入的十年计划”、“1966-1970年全国经济五年计划”等。

——摘编自吴玉才等《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材料三表2   1948年英国纳税和转移支付前后的收入分配(%)


最低的1/5次低的1/5中间的1/5次高的1/5最高的1/5
纳税和转移支付前的收入分配0.68.418.126.846.1
纳税和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分配7.112.517.924.038.5

注:政府的转移支付包括社会保险福利津贴、抚恤金,养老金、失业补助、救济金以及各种补助费等,由于政府的转移支付实际上是把国家的财政收入还给个人,所以有的经济学家称之为负税收。

——整理自:英国中央统计局《经济趋势》,1982年12月刊,第102-103页。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世界科学技术新发展的领域。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哈耶克和凯恩斯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两位经济学家。与凯恩斯不同,哈耶克一生坚持的经济学主张是:遵循经济运行的自然逻辑,反对任何政府干预经济,认为市场经济会自发运转和自然修复自己的波动,唯有时间才能治愈失衡的经济。

——韦森《哈耶克与凯恩斯的论战:来龙去脉与理论遗产》

30年代末,哈耶克与凯恩斯发生了一场大论战。用凯恩斯的话说,他(哈耶克)的经济学理论不过是一些“胡言乱语的混乱大杂烩”和“垃圾”。这使哈耶克在学术圈里陷入沉寂。

——艾伦·艾伯斯坦《哈耶克传》

材料二哈耶克说:“在计划经济体制中,价格由中央机构同意决定,企业管理者不可能通过价格竞争的方式取得优势地位,这是导致管理者丧失技术革新的积极性,从而造成相对较高的生产成本和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因此,相对于市场经济秩序中的企业,计划经济体制中的企业显然是缺乏效率的。”

——《哈耶克自由哲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哈耶克的经济学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以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为例说明哈耶克“在学术圈里陷入沉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计划经济体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以20世纪50、60年代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例评析哈耶克的主张。

2018-05-07更新 | 8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是历史的重大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上述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简述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

为确保工厂机器的正常运转、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各个工厂都指定了严格的纪律。具体来说就是制定规章制度,规定工人进厂、出厂、吃饭、喝水都是以一定的时间进行。

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       ···火车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身上带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2)说明近代以来人们的时间观念发生变化及原因。

1951~1980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数据一览表

(依据黄光耀《从世界视角看战后科技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3)阅读上表中的信息,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单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逻辑清晰)
2023-01-20更新 | 5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在世界历史的漫漫进程中,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在探索一条适合自身经济发展的道路。在这些探索中,我们看到了成功与失败,我们也得到了启迪与借鉴。

材料一   1932年罗斯福入住白宫时,美国正是“一片痛苦的海洋”。失业的人们四处游荡,在夏日的酷暑里,在苍蝇成群的垃圾堆中寻找食物,他们甚至不放过变质的肉,因为他们可以将“最坏的部分去掉后再食用”,他们还会摘下眼镜食用坏掉的肉,因为“这样就看不见肉上的蛆了”……

——选自亚当.科恩著《无所畏惧》

材料二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的调整……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电信业、水、电、煤气供应等公共事业在不断扩大……(20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形成了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2》(人教版)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刚上台时) 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过七十多年的建设,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苏联实行控制消费、高积累的政策,苏联人的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在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1985年人均住房面积仅15平方米,为西方国家的50%;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为14辆,仅为西方国家的17.50%。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美国正是“一片痛苦的海洋”具体指什么?罗斯福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最终使美国社会摆脱了“痛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哪些新变化?
(3)材料三反映了苏联社会发展的什么问题?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4)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体制和模式前后都发生过许多的变化,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2024-06-05更新 | 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