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3 题号:21071879
宋熙宁八年(1075年)夏,越州大旱,知州赵扑下令修城,计用工3.8万,使“不能自食者,得以受粟”。这一做法(     
A.体现了以工代赈的思想B.凸显了政府救灾的重点
C.实现对流民的有效管理D.推动宋代进入全盛时期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大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这反映了明朝(     
A.保障了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B.践行民本思想防止贫富分化
C.统治者重视维护社会稳定D.形成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2023-12-28更新 | 9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下表为1839-1862年清政府粮仓(常平仓和太仓)存谷数与全国总人口数量对比。由此可知,当时(     
年代存仓米谷数(万石)全国总人口(万人)
1839年316241690
1849年257343475
1858年114142276
1862年39840688
A.社会救济主要依靠民间B.人地关系日益紧张
C.粮食安全问题积重难返D.食物结构发生变化
2023-06-27更新 | 5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汉代,高祖下令“军士不幸死者,吏为衣衾棺敛,转送其家”,后抚恤战死士兵成为常制;文帝下旨“赐天下鳏寡孤独、穷困及年八十以上、孤儿九岁以下,布帛米肉各有数”。这些举措(     
A.维护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构建了优抚赈济体系
C.体现了汉初的农本思想D.促进了国家走向强盛
2024-03-21更新 | 1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