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 >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 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活动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1 题号:21136179
战国时期的“士”几乎与出身无关,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出身微贱,但他们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智慧或才能。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个人发展的需要B.社会大变革的需要
C.人才流动的需要D.百家争鸣的需要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东汉王充说:“六国之时,贤才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这说明六国时期
A.六国相互削弱有利秦实现统一
B.是士人阶层实践其政治理想的黄金时代
C.各国选贤举能使墨学成为显学
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已成为社会常态
2016-12-12更新 | 16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史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资治通鉴》则说商鞅“为相十年,人多怨之”,这能看出司马光修史与司马迁修史不同的是(     
A.史学著作体例的差异B.史家理性缺失导致偏离求真
C.时代不同致评价不同D.对政治变革立场的巨大差异
2023-12-07更新 | 8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韩非子指出:“强兵得先富国,而重农则是富国的根本途径。”道家认为“我无事则民自富”,倡导让百姓休养生息,自由发展社会经济。儒家则主张顺应农时,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兼顾民富。各学派的经济思想从本质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礼崩乐坏和思想自由B.社会变革和经济转型
C.王权衰微和诸侯争霸D.百家争鸣和趋向统一
2023-12-23更新 | 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