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 中外文化交流(魏晋-隋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 题号:211496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表1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唐太宗唐玄宗
政治勤于政事,善长用人、虚心纳谏征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二   唐朝时期往来于丝绸之路的人们不再仅仅是商人和士兵,还有为寻求信仰理念和文化交流的使者、学者、僧侣等人员,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前往长安。当时有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友好交往,中国大量先进的技术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其他国家,并接纳相当数量的遣唐使及留学生,让他们学习中国文化。同时,佛教、景教各自迎来了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机会,中外交流达到鼎盛。

——摘编自胡柏翠《兴盛的唐朝旅游活动及其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唐朝统治的三个世纪中,有3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随着印度佛教及其他宗教的传入,这些国家的建筑艺术、雕塑、绘画、骨乐、舞蹈、乃至服饰、饮食方式都传入了中国。唐代不仅大胆地引进外来文化,更为可贵的是,他根据自己的国情将这些优秀的文化进行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日本、新罗和唐朝往来最密,贡使贸易数量最大、入唐留学、入仕、求法的人数最多,其侨民散居在唐境各个州府。他们受唐帝都文化影响颇深,即使在现在,日本和朝鲜半岛的一些传统习俗上都有中国文化的影子。

——摘编自宋强刚《论唐代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西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冲突始终比较活跃,尤其是近代前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这两个时期。1840年后,中国逐渐深陷半殖民地泥潭,社会的中上层先后通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学习,对封闭、守旧的中国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与文化的变革。……改革开放之初,长期封闭的中国成套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来搞活经济。当旧体制不适应生产力时,中国加强了经济和政治体制的改革。随着对外开放程度加深,中西方精神文化层面的交锋与冲突愈发激烈,中国又及时提出了“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精神体系。

——摘编自王克婴《近代与当代中西文化交流与冲突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并分析唐文化广泛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前期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外文化交流与冲突的不同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
2023-02-12更新 | 8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中国瓷器的历史,就是一部文化交流和贸易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之时胡风盛行,有一种被称为胡瓶的银带把壶沿丝路传入中原,这便是唐三彩凤首壶的原型,银带把壶有萨珊(波斯王朝)式粟特(西域古国)式之分。唐三彩凤首壶在继承粟特式胡瓶长颈、扁腹、圈足、单柄特征的基础上,将凤鸟的头部雕塑成具有三维空间特征的立体造型,使得凤首壶多了几分传统意韵,更重要的是,这从整体上改变了壶的形制结构,使之成为一种新的器形,凤首壶腹部两面堆贴纹饰、有弯弓骑射的人物,有翩斑起舞的凤凰,所饰纹样明显汲取了本土化的艺术元素。隋唐以来,凤乌纹摆脱了原始迷信和宗教思想的限制,在各种工艺品上展翅鸣舞,是这一时代审美特征的显现。

——摘编自罗佳《唐宋陶瓷凤首壶所见丝绸之路艺术交流》

材料二

自唐朝起,中国瓷便开始风靡亚洲内部贸易市场;而在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之后,瓷器更成为连接亚洲与欧洲,乃至美洲的重要货物。随之而来的是文化、技术上的密切交流、传播与融合,促成了欧亚大家族瓷器制造的繁荣发展。虽然外销瓷往往被中国人认为在品质上不如内销瓷,但实际上,它比内销瓷更深入地渗透到世界上的贸易。

——摘编自〔德〕吉乐《海上丝绸之路的陶瓷:外销瓷如何塑造全球化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凤首壶所呈现的时代风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瓷器风靡世界的主要原因以及外销瓷对世界的影响。
2024-06-02更新 | 7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东晋高僧法显把历经15年的印度求经见闻写成《佛国记》(又名《法显传》)。这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王朝统治下“中天兰寒暑调和,无霜雪。人民殷乐……;“民人富盛,竞行仁义”。

“举国人民悉不杀生,不饮酒,不食想蒜,唯除旃茶罗。”“国中不养猪鸡,不卖生口,市无屠酷及估酒者,货易则用贝齿,唯游茶罗、猎师卖肉耳。”

“人民股乐,无户籍官法,唯耕王地者乃榆地利,欲去便去,欲住便住。王治不用刑同,有罪者但罚其钱,随事轻重,虽复谋为恶逆,不过截右手而已。”

“王之侍卫、左右,皆有供禄”

“其国长者、居士各于城中立福德医药舍,凡国中贫穷、孤独、残破、一切病人,皆诣此舍,种种供给。医师看病随宜。饮食及汤药管令得安,差者自去。”

——摘编自《佛国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印度笈多王朝的史料价值。
2022-06-14更新 | 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