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7 题号:2119476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事件出处
齐国大夫崔杼杀死齐庄公后,太史和两个弟弟都因坚持秉笔直书“崔杼弑其君”而被杀。南史氏听说此事后,担心历史记载中断,“执简以往”,发现太史的四弟已经如实记录才放心地回去。据《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贞观年间,褚遂良负责记录皇帝言行。唐太宗欲索取过目,被他拒绝。太宗问他:“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褚答曰:“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据《旧唐书·褚遂良传》
袁枢负责编修国史,宰相章惇的后人以同乡身份,婉转请袁枢“文饰”章的传记。袁枢当即拒绝:“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下,不可负天下后人公议!”据《宋史·袁枢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如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4-15世纪,在德国的一些城市中,拉丁文法学校才被看作是“学校”,但这些学校无法满足市民对本族语教学的需求,这就导致一些城市出现了德语学校,由于这些学校没有得到教会许可,因此被称为“冒险”的学校。直到17世纪,德语学校分得到地方行政当局的承认。18世纪普鲁士的两位国王为初等教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威廉一世颁布法令,国家通过提供土地和经费在普鲁士创建乡村学校。腓特烈太帝颁布法令,规定了强迫入学、统一规定了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和教科书。1787年,他还创建了管理和领导普鲁士王国所有学校的“中央管理委员会”,教会不再管理学校事务。20世纪初期,德国开始逐渐改变原有纯粹知识传授模式的“国民学校”,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劳作学校运动”。德国学校教育开始将“培养既有文化又掌握专业劳动技能,拥有强烈责任感的社会人”作为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摘编自钟文芳《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特性之历史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德国教育”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
2023-12-12更新 | 73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2】【历史中的文物】

文物,是中华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承载着灿烂的文明,传承着优秀的历史文化,讲述着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创造的辉煌与苦难。围绕“历史中的文物”,提取以上-幅或多幅图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8-25更新 | 103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见证:百廿一中

从1903年到2023年,临沂一中纵跨两个世纪,见证了中国近现代的历史……

【启程】

·1903年,沂州府于考棚成立沂州中学堂,临沂一中的历史由此开始。临沂一中的前辈们,与当时全国仅有的769所近代新式学堂一道,开启了中国教育的新纪元。

【发展】

·1928年,徐眉生担任校长后开始在校内发展共产党员,并于1931年成立了省立五中党支部——这成为了临沂一中“坚定跟党走”的光明起点。

·1934年,省立五中改名山东省立临沂中学。虽然由于后来抗战爆发,临沂中学师生被迫停止招生,但在党的领导下,艰难困苦中的师生从未停下教育救国的脚步。

·1937年,中共党员、国文教师段雪生和进步教师刘惜愚带领一部分师生历尽艰难去了延安,跟着党把近代教育的星火洒在了新中国的摇篮里。

·1947年,原省立临沂中学校长刘承攽和一部分撤往大后方的教职工才又返回临沂,在原五中校址上恢复了临沂中学,为沂蒙中等教育的重生做了大量工作。

·1950年,临沂专署决定在临沂城恢复中学教育。

·1985年,临沂一中在山东乃至全国率先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并大力推行实施,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

【展望】

·2023年,临沂一中发展站在了继往开来的新起点上,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初心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时代优秀学子。

——据《一首优美的沂蒙教育复兴“诗”》等


结合材料,以“一中·见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1-20更新 | 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