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 题号:21281288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韩文(14411526年),明朝大臣。初任工科给事中时便弹劾晋宁伯刘聚及都察院都御史王越、马文升滥杀无辜、妄报军功之罪。不久,韩文出任湖广布政司右参议,当地灾荒,他用自己的职务津贴买米万石赈济;针对当时土族与邻境之间的械斗,他亲自去土族境内以理劝谕因争地相仇杀的民众。1503年,韩文升任南京兵部尚书,又遇饥年,他请求户部开仓发放粮米,并说:“救荒如救火,有罪吾自当之。”于是批准发放仓粮16万石,米价遂趋平稳。1504年,韩文任户部尚书,与此同时,奏请精简机构。他裁革皇庄,限制宗室占夺民田。淳安公主已有赐田3万亩,仍贪得无厌,索要田地,经韩文申明利害,反复谏争,乃止。1506年,韩文上疏弹劾宦官刘瑾为首的“八党”祸国殃民、惑君乱朝的罪状,被罢官。

——摘编自刘泽民等《山西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韩文的作为。
(2)根据材料,概括韩文身上所体现的古代士大夫的优秀品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摘编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   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摘编自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古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宰相的基本职能。为加强皇权,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削弱相权?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初宰相制的弊端及其成因。唐太宗对宰相制进行了怎样的改进?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
2020-12-01更新 | 3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唐朝“大部制”与美国三权分立体制]

材料一   大部制早在隋唐时期已经以三省六部制的形式存在和推行。唐初,中书省的职责是辅佐皇帝制定重大决策,参与讨论国家政治、军事重要事项,审理文书,并按照皇帝的授意草拟诏书和下行文书,接着必须将诏书、文书奏章等交由门下省进行审议。门下省首先对中书省草拟的诏令进行审议,然后签署奏章和审阅上下文书,如果门下省认为诏令有问题,他们有权将诏令封还给皇帝。如果门下省不在诏书上副署,中书省就不能发布诏书。门下省可对其认为不合适的诏书拒绝副署,意味着该诏书不能被颁布。只有经过门下省副署,皇帝的诏令才能有效。尚书省官员可以参议国家军政大事,专门负责执行皇帝诏令,也可以通过署印、勾检、行朱、对公文的检覆等方式,实现对中书、门下两省的决策权的制约。

——摘编自黄璐《隋唐时期的大部制的特点与启示》

材料二   美国总统只有在与参议院协商并经后者同意后,才能任命大使、公使及政府其他重要官员;经过国会参议院2/3的议员同意后,总统及政府对外缔结的条约才能生效。美国国会中的参议院有权批准或否决总统提出的联邦最高法院法官人选,国会有权弹劾联邦法院系统的法官。国会通过的立法案要交总统签署,而总统往往根据立法案的内容是否符合政府的意愿来决定签署与否,而不是例行公事般地一律照签不误。联邦最高法院法官人选首先由总统提名,然后经参议院批准,最后由总统正式任命。联邦最高法院可以通过行使宪法解释权宣布国会的立法违宪而予以废止。联邦最高法院也可以通过解释宪法含义宣布总统和政府部门实施的行政行为因违宪无效,或宣布总统发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命令违宪作废。

——摘编自黄金桥《美国宪政中的分权制衡机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大部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唐朝“大部制”与美国三权分立体制在运行机制方面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其不同影响。
2022-11-21更新 | 10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大变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斯塔夫里阿诺斯所指的“革命”与材料一中钱穆的“变动”有何区别?
2019-03-08更新 | 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