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0 题号:2147887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议会通过《1850年公共图书馆法》,历经40年,该法案的各项条款被逐渐修订完善起来。最初,法案对图书馆的经费来源和用途加以严格限制,后来才赋予了图书馆接受社会各种捐赠的权利,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图书馆的专项税率,使图书馆经费有了大幅提高,且对经费的借贷、用途、审计等方面做了更多的规定。法案从最初的只适用于1万人以上的市镇,到后来可以适用5千人以上的市镇,再到不再限制人口数量都可以申办图书馆。1855年独立于图书馆之外、由议员及纳税人组成的机构对图书馆的监管机构——图书馆委员会得到认可。法案规定必须要有三分之二的多数票获得通过才能在当地实施该法案,还规定了专门针对选举方式的修正条款,如:选票发放至每一住户等等。

——摘编自冯佳:《英国<1850年公共图书馆法>发展探究》

(注:英国《1850年公共图书馆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公共图书馆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公共图书馆法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公共图书馆发展的贡献。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英国工业化飞速发展前,乡村的管理权往往被农场主把握,他们不愿意投资学校教育,而地方征税的方法开办教育也受到人们反对,致使学校数量少,设施简陋。学校学习的内容基本为读写算,有时候甚至都不包括算,甚至不教授写,因为老师自己也不会。许多教师曾经只是家政服务者、下层劳动者。机械生产大大缩减了劳动力数目,许多雇工找不到工作,而农场主更倾向于雇佣费用低的妇女、儿童,这种紧迫的经济形势使雇工的孩子很少有机会上学,很少能够连续入学,学习内容缺乏巩固,成效不高。

——摘编自高灿《英国乡村雇工子女教育的影响因素简析》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英国城市化更迅猛的发展、更大规模的社会流动以及机械代替手工劳动等,对普通大众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包括乡村教育在内的初等教育的发展。通过立法确定国家干预教育的合法性;形成并改善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机构,以加强对教育的督导;给予初等学校经费支持,以推动普及教育的发展;加强师资培训工作的检查、督导,以提高初等教育的办学质量;规定学校设置的基本学科,制订核定学生学习成绩的标准。随着政府的逐步介入以及政府和民间自愿团体合作的加强,包括乡村教育在内的初等教育处境艰难的局面逐步得到缓解。到1900 年,英格兰 5~12 岁儿童的入学率已达 80%。

——摘编自付有强《城市化背景下的近代英国乡村教育》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乡村雇工子女的受教育状况及影响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府为推动乡村教育发展而采取的措施,指出其根本动力。
2023-02-09更新 | 12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6世纪的欧洲,手书新闻和单页印刷新闻已经较为流行。僧侣、贵族和富裕起来的资产阶级,对外界事物很关切。一些人专门搜集信息,编写“通报”,抄送给有需要的客户,消息来自一些中心城市如罗马、巴黎、伦敦,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和葡萄牙的里斯本,内容包括当时的欧洲战事、王室消息、贸易商情。随着贸易的广泛开展,商人们越来越需要准确地了解远方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

材料二 美国独立战争时,反英报纸《波士顿公报》印数一度达到2000份,相对于当地的人口总数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数字。以赛亚·托马斯在马萨诸塞州出版的报纸上呼吁工人投身到国家独立的事业中。有评论说:“假如没有报纸,美国革命根本不会发生。”英国人出版的报纸则鼓吹服从英国,宣传英国和北美殖民地的和解。到战争结束,美国报纸数量增加到43家,自主的造纸厂、铅字厂等也相继建立起来,摆脱了对英国产品的依赖。

——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新闻流行的社会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闻流行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二,概述报纸与美国独立战争的相互关系。
(3)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报纸所起到的历史作用。
2023-05-19更新 | 3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17世纪当文艺复兴的浪潮席卷欧洲,当时收藏的目的正从炫耀财富和战利品逐步转变为对知识的渴望,“博物馆”一词指人文主义学者或君主的书斋。在此期间,大量私人收藏家崛起。这些私人藏家的藏品,后来多以捐赠或购买的方式汇入了博物馆,构成了现代欧洲各大博物馆重要的藏品基础。
18世纪18世纪,以法国百科全书派为代表的启蒙运动促进了博物馆逐渐向社会打开大门。在此以前的收藏都是私人收藏,仅面向少数特权阶层开放。1793年,应法国公共教育委员会的要求,卢浮宫改建为共和国艺术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卢浮宫的开放推动了许多大型博物馆的开放。
19世纪1851年,英国为了展示工业革命的成果,在伦敦举办了万国博览会。这次“水晶宫”展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的不少场馆和展品被改造成了博物馆,此后,科学博物馆逐渐发展成为了博物馆大家庭中的一个现代化的门类。19世纪兴建了一批大型博物馆,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史密森国家博物馆群、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都是在这时建立的。
20世纪进入20世纪,博物馆工作向更系统、专业的方向发展,专业的博物馆协会在欧美纷纷建立。继英国博物馆协会于1889年成立后,1906年美国博物馆协会成立,194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成立,设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部。博物馆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了专门的工作人员。

——摘编自胡盈《世界博物馆导读》

(1)根据材料,概述上述四个时期世界博物馆发展演变的主要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世界博物馆发展史的理解。
2023-07-18更新 | 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