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5 题号:2148038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识宝传说是中国口述传统中延续时间最长的民间传说之一、这类传说内容的核心在于有人能从凡常之物中鉴识出罕见的奇珍异宝。

材料一   识宝传说在唐代非常繁荣。这类传说中,故事经常发生在长安、广州、扬州等地,宝物的持有者多为官僚、富豪,至少是书生之类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物。“识宝者”往往是粟特人、波斯人、大食人等,他们慧眼如炬,识出了“传国宝珠”“破山剑”等价值连城的珠玉珍玩,还不惜重金买宝。

——摘编自程蔷《中国识宝传说研究》

材料二   明代以来,北方流行大量的“南方人”盗宝、“江西人”憋宝、“徽州商人”夺宝的故事——故事中的识宝人凭着自己的机灵甚至欺诈手段聚敛财富。讲述这些故事的北方人背后,无疑是异乡与本地、中心与边缘、对“本业”与“末业”认知差异的折射。这些故事中的宝物,大都是北方农村中本就存在但并不显眼的用物,如山西某地“水脉”幻化的顽石、庇佑河北抚宁风调雨顺的“金马驹”等。

——摘编自赵世瑜《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唐代识宝传说的繁荣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两个角度概括识宝传说中人物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明朝时代背景分别进行分析。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农耕时代的中国小农和工商业者的命运,与封建王朝的政策息息相关。

材料一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等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材料二   至两宋时,国家建立了渐趋完善的商税制度,从而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民营商业的存在及其合法性,而商税也在很大程度提供了国家维持庞大官僚机构正常运行和两宋王朝赡军养兵的巨额费用。“以朝廷雄富,犹言采山煮海,一年商利不入,则或阙均需”。“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唐宋以来,商业镇市的崛起和繁荣所带来的商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宋代设镇的标准是“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者,则为镇。”官府积极促进镇市的设置。“州县官凡有所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摘编自冯芸、吴臣辉《宋代商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商业政策的调整》

材料三   资本家们对利率为 8%—10%企业没有丝毫热情。因为这种利率远不如每年可以赚取20%—50%利率的传统投资(农业信贷、钱庄、典当铺、土地)。国家不是按照本应去做的那样保护其新生工业,而是根据一种古老的本能反应去非常沉重地打击最有活力的企业。社会的成功在那里首先是获得权力和官位。政治功能凌驾于其他一切的特性以及中国社会的特殊历史经历,解释了这些传统的行为。模仿西方议会制的做法,后果也显得没有意义了。这绝不是因为中国对自由民主的不“成熟”,而是因为这种借鉴制度与中国的传统格格不入。

——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政府商业政策调整的内容并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走向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2020-05-30更新 | 9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的海外贸易十分繁荣,北宋中期以后,海外贸易收入一直占宋朝收入的很大比重。宋代对外贸易港口的分布不再呈点状,而是形成了区域,对外贸易港口有20余处。从宋朝开始,东南沿海的港口成为新的贸易中心。唐朝时期全国仅广州一地设有市舶司,负责外贸事务。宋朝先后在今广州、杭州、宁波、泉州、嘉兴、松江、镇江、苏州、温州、江阴、海盐、上海等地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元丰三年(1080年),宋朝政府制定了《广州市舶条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贸易法。宋代海外贸易分官府经营和私商经营两种方式,其中民营外贸又占大宗。

——摘编自袁南生《从经济外交的视角看宋代对外贸易的得失》

材料二   朱元璋在他统治的前几年里禁止私人对外贸易。所有的对外贸易都必须通过外交渠道进行。唯一被允许进入明朝进行贸易的外国人是那些作为朝贡使团成员的人,但其官方目的是向明朝皇帝进贡,并接受皇帝所赐礼物。史载,(明代)有贡,即有赐所贡之物不过数百金之值,而供亿浩繁,(赏赐)何啻数十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隆庆元年(1567年)开放海禁,私人海外贸易得到蓬勃发展,朝贡贸易体制趋于解体。

——据【加】卜正民等《全球贸易冲突:16--20世纪》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朝贡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解体的原因。
2021-10-12更新 | 19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16、17世纪的世界充满了变革、发展和分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和英国几乎同时产生,但在发展中却出现了分野。

——武志《社会经济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中后期经济领域的新气象。
(2)指出材料二中的“分野”具体是什么,各有哪些因素导致了“分野”的出现?你从中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2021-07-05更新 | 9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