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 全国抗战的开始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3 题号:216419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38929日创刊的《拂晓报》(见上图)是由新四军第四师政治部主办,在其发刊词中曾指明“拂晓”代表着“朝气、希望、革命、勇敢、进取、迈进有为、胜利到来的意思”“拂晓催我们斗争,拂晓引来了光明”。在其百期纪念时刘少奇亲笔题词:“为抗战的正确路线而斗争”,刘少奇还曾派人将<拂晓报》送给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等阅读,使其更好地理解中共的抗日方针。

《拂晓报》在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一度发行到苏联、美国、法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同盟国,见证了中国革命的“拂晓”。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知识点】 全国抗战的开始解读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1】明天的中国,力量源于团结。阅读下表材料信息,完成下列要求。   
叙述出处
1919年五月四日,为阻止巴黎和约的签字,北平的大学生们手举着一张张木牌,拉着长长的横幅,喊出最高亢的声音,摧毁府邸,冲击“敌群”,他们是先锋,激励着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和商人罢市,推动着运动的初步胜利,为历史发展迈出有力一步。孟祥娟《论五四运动中参与主体党醒的逻辑理路》
九一八事变发生、东北沦陷后,有人表示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水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面对日军残忍的杀戮,面对支离破碎的中国社会时,中华儿女强烈的忱患意识和救亡意识纷纷崛起,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救亡图存、共赴国难,“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荆惠兰《全民族抗战视域下中华民族空前觉醒的四重维度探析》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工人们提出“工厂即战场,机器即枪炮”的口号,大批铁路员工、汽车司机和医务人员,志愿来到朝鲜,担负战地勤务和运输工作。各界人民群众一呼百应,捐款总额达55650亿元人民币(旧币),可折合战斗机3710架。对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毛泽东曾总结道:敌人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唐文根《抗美援朝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5-16更新 | 114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至1937年11月11日上海沦陷,当时发行量最大的上海《申报》所刊登与战争(包含战争元素)相关的商业广告情况。

典型广告图片要素及对应文案

产品标题图片正文摘录
三星蚊香非常时期非常准备战壕后面三个端着步枪站着的士兵,旁边堆着几个弹药箱夏日可畏,夏夜的蚊虫更可畏。吾人倘欲有备无患,必须常点老牌国货三星蚊香以扑灭之
上海畜植牛奶公司健康的身体是摄取一切食物的基础。夏令身疲力乏,速即定饮牛奶一个全副武装的军人,后面跟着一个全副武装的少年,右后方是列队的士兵。旗帜上写道“多饮牛奶养成健壮国民发扬民族精神”牛奶实在是成为最令人羡慕,维他命最丰富的饮料,既极滋补又可解渴。请即日定饮牛奶。养成健全身体发奋有为,做一个健康勇武的国民
金鼠牌香烟国难当头,人人应有救国的责任一个骑着战马吹冲锋号的士兵我人不吸烟则已,如要吸烟,应吸国货,华成烟草公司出品的金鼠牌香烟,质美价廉,为国货中的翘楚,一试便知
九星维他命鱼肝油唯强身始能杀强敌一群举着国旗、端着枪、拿着大刀的国军士兵正在冲锋含有丰富之营养素,凡身体衰弱,精神疲乏,面黄肌瘦,食少多病,脑力不足,以及儿童发育不良,病后恢复健康,服之均有特殊功效
中央储蓄会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硝烟弥漫的战场,几个士兵在战壕后面守卫阵地兵家占到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优势,方能制胜克敌,吾人欲谋经济上之发展与保障,亦须进退有据,然后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位,达到致富的愿望。储户加入本会之后每月抽奖时有中彩致富的机会,来啻进可以攻……来啻退可以守

       ——摘编自初广志、王洁敏《“七七事变”至上海沦陷期间<申报>的涉战广告分析》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两条信息,指出其共同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进行阐释。
2021-05-01更新 | 291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3】以下是蒋介石在不同时期对日政策的讲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京国民党党员大会 (1931922日)“我国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如至国际信义条约一律无效,和平绝望,到忍耐无可忍耐,且不应该忍之最后地步,则中央已有最后的决心与最后之准备,届时必领导全国人民,宁为玉碎,以四万万人之力量,保卫我民族生存和国家人格。”
国民党五次代表大会 (19351119日)“以不侵犯主权为限度,谋各友邦之政治协调,以互惠平等为原则,谋各友邦之经济合作……质言之,和平未到完全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决不轻言牺牲。”
庐山谈话(1937717日) “我们不能不应战……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为中共宣言发表谈话 (1937923日)“在存亡危急之秋,更不应计较过去之一切,而当使全国国民彻底更始,力谋团结,以共保国家之生命与生存……中国民族既已一致觉醒,绝对团结,自必坚守不偏不倚之国策,集中整个民族之力量,自卫自助,以抗暴敌,挽救危亡。”

——摘自李义彬《华北事变后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变化》等


结合时代背景,评述1931-1937年蒋介石对日政策的变化。
2023-04-30更新 | 2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