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 经济的发展 > 宋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5 题号:2226638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通和梅岭(大庾岭)驿道的开凿,赣江成为南北航运的必经要道,促进了江西地区商业发展。两宋时期,商品由粮食扩大到茶叶、药材、纸张、竹木等,范围由运河地区扩大到西南边陲、东南沿海。明清时期,江西商人无论是人数规模,还是活动范围,均超过前代。形成了樟树、景德、吴城、河口四大著名商镇,江右商帮与徽商、晋商并称三大商帮。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后,江西各县几乎找不到富商大贾,往昔繁华的“日市辐辏之地”变成“里巷萧条,商贩斯绝”。

—摘编自贺三宝《江右商帮兴衰与赣商重塑》等

材料二   江右商帮应时而起并逐步发展,但其经营观念仍然没有完全跳出“以商补农,以末养本”的思维方式。500余年中,多数江右商人采取的经营方式是个体小本经营,从事着原有商品品种的经营。但是,江右商人并没有把赚取的利润用于扩大经营资本,据统计,其生活性投资占两成,社会性投资占近八成,产业性投资仅占不足2%。

—摘编自谢力军《浅析江右商帮的没落》

(1)根据材料一,对宋朝以来江西商业发展历程进行阶段划分并简述依据。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江右商帮发展中的局限性。对新时代赣商的发展,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四五世纪,中国的丝绸已辗转来到古希腊城邦。唐代的对外贸易以海上贸易为重点,海陆各国皆以进口中国丝绸产品为荣资,茶叶在边关互市中成了重要商品。南宋初年,外贸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宋代的出口商品中以丝绸绢帛为首位。东起日本,西至欧洲皆有宋代钱币和陶瓷的出土。制瓷技术也随着产品的出口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明清时期曾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商民出海贸易,由广州十三行为代表的行商垄断进出口贸易。

——摘编自沈光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广州贸易的主要特征是朝廷授权“十三家”为行的商号,作为唯一的对外贸易代理人。开办这些行的主人即所谓的“行商”,向朝廷捐呈大笔钱财,以保证他们的垄断性特权。尽管这个公行只是一个民间机构,却得到官方的支持。由于有了公行,不懂夷语的官员和不懂中国章程的洋商便可避免直接见面,公行则被赋予为官府征集关税和替洋商交纳税款的双重职能。有的行商受到官场的无情压榨,从1786年起朝廷要求他们每年缴纳5.5万两的核定捐银。此外还要收集洋表、洋钟呈送给巡抚和户部,为诸如帝室寿辰和婚嫁等庆典贡献礼品。1842年,公行撤销。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到1858年才被撤销。严格来说,作为一个历史名词,“东印度公司”并不特指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在17世纪,“东印度公司”是西欧大多数国家为开拓殖民贸易而设立的一种公司模式,其贸易对象主要是印度、马来西亚等位于印度洋以及太平洋西面的亚洲国家。这个组织,起初是一个商业资本的垄断公司,后来变成了主宰印度的“商人政府”,最后又变成了没有商业性的、纯粹的军事行政机构。从其整个的发展过程来看,英国东印度公司既非单纯的商业组织,亦非正式的政权机构,而是既有商业性又有政权性的混合体,是英国侵略印度的开路先锋和主要工具,是“英属印度的真正开创者”。

——摘编自陈传金《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行撤销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公行与东印度公司的异同。
2024-02-24更新 | 20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宋朝开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宋代政府在对农业与商品经济关系的处理上出现了许多与历朝的不同之处。唐朝的“坊市制度”在宋代被取消,此举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重农抑商情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国家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因而商业的发展只能对统治者有利,而不会影响其统治地位。宋代仍然把农业放在经济发展首位并注意改进农业生产工其。奖励垦荒,因此,至天圣年间(1023~1033年),农业得到很大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手工业的兴旺、造船的发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这时指南针已普遍用于航海,造纸、雕版印刷、火药均已出现。此外,纺织、制光、矿冶等各部门都有显著发展,各业作坊规模之大,超越前代。

——摘编自邓晓影《宋代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的提高》

材料二   到了晚明时期,由于玉米和番薯等新的粮食作物的引进和推广,粮食生产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由于经济效益可观,种棉和养蚕更是蔚然成风。各地商品的种类比以往更丰富,而这又进一步促使工商业专业市镇的大量兴起。如松江,是明代最著名的棉纺织业中心,有众多手工业专业市镇和商品集散地,其中朱泾镇“四乡盛产棉花、乡人精于纺织,所产标布质地精细”,随着经营范围的扩大、资本的增多、竞争的激烈,开始产生了一批商业集团,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商帮。其中最著名的是徽商,不仅人数多,而且资本雄厚,经营多种行业。在明清之前,人们都以习儒或做官为一生的奋斗目标。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四民观”和“工商皆本”思想的出现,许多文人学士也开始加入到从商队伍中,“弃儒就贾”成为当时的风气但是商业化的发展也进一步刺激了社会的世俗化,社会的商业化使人心趋于机械、变诈,人们唯利是图。

——摘编自陈君、齐洋铌《晚明的商业发展与社会变迁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不断扩大,其主要进口品为鸦片和棉纺织产品,中国主要的出口品仍为茶叶等农副产品。我国出口商品主要为农产品、初级矿产品、手工制品,其科技含量很低,生产规模较小,仍处于自然经济的落后态势中。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辟,19世纪70年代以后鸦片贸易的比重就逐渐减少了,而正常的商品交易则越来越扩大。

——摘编自张易《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明商业发展的表现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2022-09-25更新 | 27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7世纪初,处于波斯湾、地中海和印度洋交汇处的阿拉伯半岛实现统一,阿拉伯商人开始成为沟通东西方的信使。10世纪以降,北方民族的兴起遮断了中原内地通往中亚、西亚的陆上交通,中原与大食的陆路贸易已掌握在西夏和辽朝手中。中原地区只好转而走上海洋发展路径。两宋时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更加靠近东南沿海港口,为规模性海外贸易的成长提供了历史机遇。与骆驼商队不同,远洋海舶载重量多在200吨以上,中国海商组建庞大商队,将丝绸、瓷器等大宗出口商品贩运至日本、东南亚、印度西海岸以及东非沿岸等地,逐渐取代阿拉伯人居于主流地位。在海上丝路贸易和国内市场的双重拉动下,宋代手工业和商业迅速扩展,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主体的“城廓户”数量持续上升。至北宋中叶,中国开始步入“农商社会”,在这一时期的历史舞台上,出现了游牧、农耕和工商业三种文明同台竞争的共时性结构。

       一一摘编自柳平生、葛金芳《试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勃兴的内在经济动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上丝路贸易勃兴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海上丝路贸易勃兴的影响。
2024-04-19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