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4 题号:225855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书是知识的载体,书院最早就是藏书之地。从唐朝开始,在文化复兴、儒学重建的历史背景下,“书院”由朝廷的藏书、校书机构,逐渐演化为民间的私人读书、讲学的文化教育机构,并在宋代迅速崛起,成为宋代士大夫推动复兴先秦儒学家文化精神的学术大本营与高等学府……宋代书院其实是千余年来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不断发展、演化的结果,历史上曾有过的不同讲学内容和讲学形式,在这里均可以找到。

——摘编自朱汉民《传统书院何以助力文化复兴》

材料二   书院在明清时期走向科举的附庸,成为官办学校的补充。至清同治年间,社会动荡,旧书院大多停办,幸存的书院也大多残破不堪、纲纪混乱、学风不再。近代以来,……强敌环伺,国事渐急,有识之士意识到人才培养是强本御侮的根本大计,从此教育救国的观念逐渐推广。与此同时,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使社会生产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

19世纪60年代在兴办实业的风潮中,传统书院也开始增设西学,重拾经世致用的旧学风。

——摘编自张东亚《从书院到学堂、从学堂到大学——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机构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书院功能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社会教育改革的背景。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书院在中国古代特别是两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在普及文化知识,提高当时社会整体教育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宋人尤其是宋代理学士人对书院教育各项制度的建设也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宋代私立书院教师多由创立者自己或聘请有成就的平民学者出任,而公立的书院由朝廷任命有声望的官员士大夫出任。书院的主管者称为山长,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书院,其下还有负责教学工作的“堂长”和“讲书”,及维持教学纪律的“堂正”和“学录”。南宋后期,官学化的书院对教师的选任更为严格,规定其必须是通过科举考试有出身的官员。……在书院讲学过程中理学思想体系也更加严密,更适合统治者的需要。故南宋后期理学再次兴盛之时,其势力遂不可阻挡,从而成为南宋后期乃至明清官方的统治思想。

——摘编自王晓龙、司学红《宋代书院教育》

材料二   13世纪末,人们开始以一种新颖的主动的态度来探讨教育问题。经过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潮的洗礼以及欧洲各国世俗学校的普遍建立,学校培养人才的目的远远不限于神职人员,学校的课程设置相应进行了重大调整。……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形成是对中世纪“一切为了上帝”的“以神为本”思想的批判与扬弃。……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把课程的重点由教材转向学生,主张学习者是教育的中心,强调课程的设计应完全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

——摘编自孙雪《从“神本”到“人本”的转型——近代西方人文主义教育观评析》

材料三   拿破仑注重对年轻一代的教育,极力使之“思想整齐”、实用。执政之初,法国缺少人才,公立学校量少质次且不成系统,私立学校多由教会控制。为此,他从1802年起进行教育改革,建立帝国大学,作为全面负责整个帝国公共教育的机构,规定全国从事教学和教育管理的人员均须事先加入帝国大学,私立学校的教师也不例外。全国划分为27个学区,每个学区设立学风评议会,负责学区内的教育行政事务,国立中学学生必须身着统一制服,按军队编制进行严格操练。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得到很大提高。1808年后,一个初具规模、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摘编自董小燕《拿破仑的文教政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书院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教育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特点。
2024-05-14更新 | 2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贵州建省以后,明朝政府在采取各种措施重点培养和教育土司子弟之外,还大力创办社学,发展初等教育。自永乐以后,明廷严督贵州各属长官司于衙门附近及少数民族聚居区创办社学,令少数民族蒙童入学,读书习礼、接受儒学文化。明朝统治者为普及社学教育,一再提高社学的社会地位。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规定,社学中优秀学生可以直接升入各级儒学校学习,语令社学中“有俊秀向学者,许补儒学生员”把社学与府、州、县儒学在学制上衔接起来,调动了地方创办社学和民间子弟踊跃入学的积极性。弘治十七年(1504年),再次重申,要求全国各地抓紧创办社学,是年;“令府、州、县建立社学,选择明师,民间幼童十五岁以下者送入读书”.在中央政府的三令五申下,贵州出现大办社学的热潮。自弘治年间贵州按察使钱钺带头创办社学以后,各级地方官吏、社会贤达及民间有识之士纷纷出资也出力创办社学。据明代贵州各地方志书记载,明政府在各府州县治地、土司辖区与土流并治地区广泛设立的社学约有200所。未见于记载者肯定还有很多,可见当时社学的发达。

——摘编自张羽琼《贵州古代教育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贵州社学教育发展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贵州社学教育发展的作用。
2024-05-10更新 | 3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博物馆是凝聚了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场所, 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卢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畔, 是欧洲最壮丽的宫殿之一、卢浮宫始建于13世纪初,是一座存放王室档案和珍宝的城堡。为彰显王权的尊严与荣光, 14世纪被查理五世改为王宫并进行扩建。1791年, 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既是王室居所,也是汇集科学、艺术的纪念物以及公共教育的场所。1793年, 资产阶级高呼“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 将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变卢浮宫为公共博物馆。19世纪初,卢浮宫的扩建规模空前, 巨大的长廊里布满了拿破仑东征西伐掠夺来的艺术品。第三共和国时期,共和派通过收藏并展示《自由引导人民》之类的作品,将卢浮宫打造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场所。

——摘编自姜继兴《法国近千年历史变迁的见证——卢浮宫博物馆》等

材料二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辛亥革命后,大量珍贵文物流出宫外。清帝退出故宫后, 清室善后委员会在组织查点清宫物品时,发现了清室复辟的企图。为杜绝这一妄想,委员会认为必须迅速成立故宫博物院。1925年10月10日, 故宫博物院宣告建立,并向平民百姓开放。抗战爆发后,故宫博物院数十万件文物,历时十余年, 行程数万里,基本无损, 创造了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奇迹。新中国成立后, 故宫博物院持续发展。21世纪以来通过数字文物库、故宫游戏等多种方式打造数字故宫,努力朝着国际一流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引领者、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会客厅方向迈进。

——摘编自郑欣淼《故宫纪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述 18~19世纪法国卢浮宫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故宫博物院成立的意义。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博物馆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的认识。
2023-07-20更新 | 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