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 题号:2262749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周朝已开始出现“小行人、象胥、掌客、怀方氏”等具有周边民族事务管理性质的官职,秦朝正式在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典客”。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期设置属国都尉,具体管辖归附及内属的边疆民族。唐朝边疆民族的首领可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但需向唐王朝缴纳贡赋,统于唐王朝的中央政府。此外唐王朝还在边陲地区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妥善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元朝在吐蕃采取“政教合一”政策,在中央设置管理吐蕃事务的帝师和宣政院机构;在元朝兴起之地漠北,设岭北行省,基本行政单位仍是蒙古传统建制,并部署军队,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明朝靠近内地的少数民族统治区减少,明政府直接控制,委派流官的地区增加。清朝在边疆全面推行郡县制和修订相关法规,强化边陲管理。

——摘编自谷家荣、罗明军《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谱识认》

(1)根据材料,归纳中国古代治理边疆少数民族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治理边疆少数民族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民族交融

材料

秦灭六国,统一了中国,这个统一的过程也可以视为多民族融合的过程。到了汉朝,华夏族进一步吸收其它民族的成分,扩大成为人口近6000万(公元2年)的民族,后来逆称为汉族。魏晋南北朝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唐代统治者采取和亲、册封、会盟等各种政策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如北方和西北的东、西突厥、东北的契丹、西南的藏族、彝族和白族都与汉族有进一步的融合。宋辽金时期,契丹、女真,党项等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一起,进一步开发了北部的广大地区。

——摘编自齐涛等主编 《中国古代史》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秦汉至宋辽金时期推动民族交融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一般是依据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来确定,即所谓“山河形便”。从元朝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以及经济区域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经济上设立管理农业的政府机构。……设劝农官,后又设立劝农司,以姚枢为大司农,派劝农使到各地考察农业情况。文化的发展繁荣,需要开放和多样化,也需要多个子文化或子文明之间的彼此碰撞、竞争。元朝采取了相对宽松的民族文化多元化政策,即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和宗教,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摘编自李治安《元史十十八讲》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民族交融角度,分析元朝的统治措施。
2022-07-13更新 | 1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各民族间不断整合交流,促成了我国多元一体的政治和文化格局。下表反映了古代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秦汉

秦朝各种有利于统一的措施,以及秦汉时期所宣扬的大一统思想,各民族联系加强,国家的统一局面发展了

唐朝

在唐朝前期,政治统一,国力强盛,统治者开明有为,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格局无论是在空间广度,还是社会深度都超越以往任何一代。唐太宗对周边族群采取的开明亲善政策,使唐出现了胡、越一家这种自古未有的和谐局面

清朝

在清朝统治下,出现了康乾盛世,奠定了作为近代民族国家的版图。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整体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材料二 民族自治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主要内容之一,至于如何实现自治则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式。在苏联,列宁主张民族自决并领导建立了苏维埃联邦。在中国,中共二大提出在蒙古、西藏、回疆成立民主自治邦1927年中共中央提出:必须宣言承认内蒙古民族有自决的条件,并将自决权理解为分立权。1931年共产国际进一步指示中国共产党对少数民族实行民族自决。1938 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对国内各民族……在自愿原则下互相团结,建立统一的政府。”1947年中共领导下的第一个省级民族区域自治机构——内蒙古自治区正式成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提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摘编自彭谦等《流变与演化: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百年俱进》


(1)根据材料一表格中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上述朝代(时期)是如何推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国共产党对待民族问题的政策变化及其原因。
2022-11-07更新 | 5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日海上丝绸之路属于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是中日两国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对增进中日关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居,凡百余国……使驿通于汉者三十许国,国皆称王,世世传统……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

——摘自《后汉书·东夷列传》

材料二唐朝时期,自贞观四年至乾宁元年,日本前后派遣了二十次“遣唐使”,唐朝政府也派遣使节回访日本……日本“遣唐使”在唐朝期间开展多种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为民间文化交流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两国间的贸易渠道……唐中叶后,遣唐使贸易逐渐衰落,新开辟的东海航线使得中日商船活跃起来,中日海上贸易逐渐繁荣兴盛。据笔者统计,自唐开成四年至天佑四年间,史料记录的中日间来往的商船有37次……宋(朝)日通商的繁荣时期,每年两国来往的商船达百艘之多。

——摘编自韩洪文、董银苹、唐振《中日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历程及当代启示》

材料三历史经验说明,当中日两国关系处于冲突时期,双方经贸往来就不能继续,就不能实现中日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在中日两千多年的贸易往来历史中,双边文化交流维护了中日关系稳定,并促进了中日经贸的发展……在中日交往的两千多年中,中日两国的政治关系出现过多次波折和危机,但最终两国经贸关系依旧保持良性发展,其原因在于中日经贸关系对两国有着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韩洪文、董银苹、唐振《中日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历程及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日交往的概况。指出后汉书的史料类别。结合所学,请你用“二重证据法”印证《后汉书》这一“概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中日交往的特点,结合所学,从丝绸之路视角简述“宋(朝)日通商的繁荣”的原因。
(3)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日双方在推动两国关系发展方面所作的努力,写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深化同日本关系的理念和方针。综合上述材料,综述中日关系“波折和危机”、“良性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2022-12-20更新 | 1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