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 民族危机的加深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8 题号:22635292
东交民巷
时期内容
1842年在东江米巷居留的外国人擅自改巷名为“侨民巷”;国人则将“侨”“交”音转,称“东交民巷”
1860-1886年英、法、德、美、意、奥、比、荷、日等列强相继在街区内建使馆。1863年,总税务司署迁至北京东交民巷附近,英国人赫德任总税务司


1901年
各国纷纷扩展使馆,并均附带建有兵营,设有守卫队和巡捕局, 宣称“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此后,英、美等11国在巷 内成立联合行政机构,开设银行、邮局、教堂、医院等场所
1919年青年学生队伍到东交民巷游行,抗议受阻,学生群情激愤,沿长安街高呼口号直奔曹汝霖住宅
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北京学生游行队伍进入使馆界,高呼 “收回租界”等口号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北平入城式,入城部队途经东交民巷,北平人民庆祝耻辱得雪


1950-1959年
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收回外国兵营及征用其地上建筑物。之后,各国使馆先后迁往建国门外,东交民巷不再是“国中之国”, 作为使馆区的历史宣告结束
O20世纪80年代适应城建需要,巷内修整改建,整条街的风貌发生极大变化
2001年国务院公布“东交民巷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提炼展览主题。
(2)如果将展览设计为三个展块,写出每个展块的分主题并列出选用史实的序号。任选一个展块,为其撰写解说词。
(3)为橱窗展览撰写结语。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张海鹏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U”字形发展过程,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1920年),这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1)从材料中选择一个史料,对历史的“沉沦”进行阐释。
(2)在论证近代史的“上升”时,以上哪些史料可以作为直接证据,请说明其史料价值。
(3)请你另外选择一个史实,对这一时期的“沉沦”或“上升”加以说明。
2024-02-26更新 | 3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表所示为晚清民变(反清民众运动)次数统计。

时间民变发生次数
1836-1845年246次
1846-1855年933次
1856一1865年2332大
1865一1875年909次
1876-1885年385次
1886一1895年314次
1896一1911年635次

——摘编自杨庆堃《十九世纪中国民众运动的若干初步统计模式》

材料二   预备立宪开始初期,官制改革之事闹得沸沸扬扬,不仅遭到地方督抚的反对,而且还引起了立宪派的不满,他们认为,“政界事反动复反动,竭数月之改革,迄今仍是本来面目”。“此度改革,不餍吾侪之望,固无待言”。立宪派一般要求在23年内开国会,如预备立宪公会电请“以二年为限”。立宪派的努力在皇权的压制下毫无结果。他们慨叹:“日日言立宪,宪政重要机关之内阁,首与宪政之原则背道而驰。呜呼,其何望矣!”革命派则始终对清廷立宪持反对的态度,他们一方面纷纷痛斥清政府在搞“假立宪”“伪立宪”,认为所谓的预备立宪“并不是真正立宪,实在拿立宪骗人”;另一方面则不断地发动武装起义,用革命的武器做出坚决彻底的批判。

——改编自李细珠《试论新政、立宪与革命的互动关系》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材料一所示现象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立宪派与革命派对清政府预备立宪的看法。
2023-10-30更新 | 6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实践充分说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步入二十世纪时,正处于深重的苦难中。甲午战争,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戊戌维新运动推动的变法注定要失败,但决不能因而抹杀它的思想启蒙作用。不能因为义和团运动是爱国行动,就不指出那些消极落后、甚至愚昧荒唐的东西,正如不能因为它存在消极落后的方面,便不敢肯定它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一样。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中国土地人口,世界莫及。我们生在中国,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反而都是沉沉默默,不知利用此一片好山河,鼓吹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耳,实为可叹!百姓无所知,要在志士的提倡;志士的思想高,则百姓程度高。所以我们为志士的,总要择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我们中国,最优等的人格来待我们四万万同胞。

——据孙中山《中国绝对不会沦亡——1905年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讲》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不是从农村中产生的,而是在城市里产生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都是先在城市里从事工人运动,然后再到农村中去领导农民运动和游击战争的。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包含了多个历史解释,从中任选一个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其依据。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实践结果。
(3)结合材料三与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所经历的两次转折。
2024-01-15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