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 文学艺术(魏晋-隋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7 题号:2277275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白居易(772846),太原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二十八岁考中进士,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但因政治抱负不得实现,毕生精力倾注在诗文方面。胡适说:“白居易与元稹都是有意作文学革新运动的人。他们的根本主张,翻成现代的术语,可说是为人生而作文学!文学是救济社会,改善人生的利器;最上要能‘补察时政’,至少也须能‘泄导人情’;凡不能这样的,都‘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陈寅恪说:“唐诗有很多材料,可补充唐史料的缺乏。唐诗有种特性:与作者的社会阶级及政治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元(稹)白(居易)诗证史即是利用中国诗之特点来研究历史的方法”。

——据钱穆《中国文学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居易诗歌创作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胡适与陈寅恪研究唐诗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境内出土的原始居民文物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其所属的史料类型,并概括远古时代的中华文化呈现出的特点。

材料二:“文化整合”是文化变为整体的或完全的过程,秦汉帝国正是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追求国家统一,整合多元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还只是哲人的思想和社会趋势,这种思想与社会趋势到秦汉方变成制度性实现。秦朝实施一系列强化国家统一的政治变革,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政体……秦亡后,汉代统治集团建立大一统帝国模式。        

——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不断整合的结果,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政治变革”的影响。

材料三:唐诗是中国诗歌的一个文化高峰。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李白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元稹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李治(唐,女诗人)


(3)材料三中的诗歌反映了唐代怎样的社会风貌?

材料四:东亚国家大量吸收中国文化,是在唐室中衰以后,自此可见,中国文化的价值并非完全依附国力对外传播。一些东亚国家把唐代的经书作为士大夫的必读书,其典章制度几乎完全由中国移植而去,城市的格局也仿照长安的市坊制建立。

——《东亚文化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亚国家大量吸收中国文化的原因。
2023-09-22更新 | 6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设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汤(商王)名天乙。见于《世本》及《荀子·成相》篇。而《史记》仍之。卜辞有大乙,无天乙,罗参事谓天乙为大乙之讹。观于大戊。卜辞亦作天戊。卜辞之大邑商,《周书·多士》作天邑商。盖天、大二字形近,故互讹也。且商初叶诸帝,如大丁,如大甲,如大庚。却大戊。皆冠以大字,则汤自当称大乙。

——摘自王国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材料二   司马迁《史记》中列传的最初排序是《伯夷列传》《管晏列传》《老子韩非列传》。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记载,开元二十三年奉皇帝的旨意,将“老子、庄子”一篇升为列传之首。放在伯夷之前。清代钱曾《读书敏求记》记载:“唐尊老子为玄元皇帝,开元二十三年敕升於《史记》列传之首,处伯夷上,于昔藏宋刻《史记》有四,而开元本亦其一为。”

——摘编自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校勘编】

材料三   西人言富国学者,以农矿工商分为四门。农者地面之物也;矿者地中之物也:工者取地面地中之物而制成致用也;商者以制成致用之物流通于天下也。四者相需,缺一不可。与《史记》之言,若合符节。

——摘自梁启超《《史记·货殖列传》今义》

(1)根据材料一,简析王国维认为商汤当称“大乙”而非“天乙”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朝修改《史记》中列传择序的目的。
(3)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研究《史记》的特点,并概述影响学者研究《史记》的因素。
2023-12-19更新 | 29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一   世界文化遗产遴选的六条标准:

标准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标准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技术、古迹、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标准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标准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标准5:是传统人类居住地、土地使用或海洋开发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或者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由于在不可逆的变化影响下而易于损坏;标准6:与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的事件、活态传统、观点、信仰、艺术作品或文学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材料二   敦煌莫高窟由数百个不同功能的石窟组成庞大的石窟群,及其戈壁沙漠中的绿洲环境是中国石窟建筑的杰出范例。莫高窟代表了中国十六国时期至元朝佛教艺术的辉煌成就。其显示出的独特艺术成就,既包括492个洞窟在天然崖体上的5层分布建筑,也包括2000多身彩塑和约45000平方米壁画。其壁画和藏经洞文献记载了许多古老民族在敦煌留下的历史文化足迹,其中一些为消逝的沙州回鹘和西夏王国文明提供了实物见证。莫高窟及其石窟艺术,表现了丝绸之路沿线中原汉地与印度、波斯、西域等地各民族文化交流和相互作用。它的千年发展过程与宗教、历史地理、语言文学、古代科技、文化艺术、经济、民俗、民族有着直接的联系,其存在强有力地连接起横贯欧亚大陆的交流史、佛教遍及亚洲的传播史。

——摘编自敦煌研究院官网

敦煌莫高窟为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对此做出历史解释。要求:从材料一世界文化遗产遴选的六条标准中任选其三,进行论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7-14更新 | 1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