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 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3 题号:22793245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注:“二年”指吕后二年,即公元前186年)规定,在干道上每隔十里设置的“邮”,是由十二个邮人之家组成的小型聚落,在从事耕作的同时,轮流当班负责文书传递。邮人随时待命,收到中央政府发出的重要文书和紧急文书后立即以步行方式传递至下一站。据此可知(     
A.文书行政有利于社会治理B.邮驿制度加强了边疆控制
C.人口迁移推动了经济发展D.干道建设增加了财政负担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宋朝对民间神祇进行管理,一方面对民间神祇实行位阶赐额加封制度,将部分民间祠祀合法化,并编修祀典,纳入官方祀典体系:另一方面禁止民间祭祀邪淫之神。这反映了宋代(     
A.宣扬封建迷信实行愚民政策B.注重教化提升民众修养
C.规范民间信仰强化基层管理D.礼法并用维护封建统治
2024-04-28更新 | 1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秦朝驰道体系建立以后,沿主干道设置了邮亭、传舍。亭为邮人而设,快速行进10里至亭,换人接力传递。秦朝关照行旅,甚至理民施政和管理治安也是亭长职责范围内的事务,且亭遍布各地,穷乡僻壤、人烟稀疏之处莫不皆有。这些举措(       
A.旨在促进全国经济的交流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控
C.建立起了完善的交通网络D.完善了基层社会治理
2023-06-11更新 | 8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秦朝的“乡野聚落”,由政府委任里正进行严格管辖,以建立规划整齐、空间封闭的闾里为主,闾里建有闾门和垣墙。西汉的“乡野聚落”数量增多,规模扩大,而且大多没有闾门和垣墙,闾内建筑呈现自然发展的态势。由此可知,西汉(     
A.农村商品经济得到发展B.国家基层治理能力下降
C.社会治理理念发生转变D.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减弱
2024-04-27更新 | 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