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 题号:22845501
据记载,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秋七月庚辰,蔡、申、光三州春水夏旱,赐帛五万段,米十万石,盐三千石。”这说明当时(       
A.政府救济的重点在救灾B.社会救济主要由政府实施
C.两税法加重了人民负担D.社会救济为民众提供保障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1751年,徽州府发生旱荒,“米价不特昂贵无比,且至无米可买,民情窘迫”。歙县盐商程扬宗毅然响应徽州知府的输银救灾呼吁,于次年一次性捐出6万两白银“买谷积贮”,平抑粮价:1805年黄淮大水后,歙县盐商鲍暮芳集众输银300万两,用于抢救恢复水毁工程。这反映出当时(     
A.重义轻利成为社会风尚B.商人成为社会救济主体
C.主流思想影响商人行为D.社会救济制度日趋成熟
2024-05-14更新 | 9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范仲淹曾在家乡吴县等地购得十余顷田地作为宗族共有的“义田”,以其所得周济族内贫困之家。此举获得朝廷嘉许,范氏义田的经营也持续了数百年。范氏义田兴起的实质是(       
A.政府加强基层治理的举措B.土地兼并的道德粉饰
C.解决贫富不均问题的尝试D.宗族主导的基层救济
2023-10-07更新 | 13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礼记·王制》云:“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这说明周代的统治者(     )

A.要求百姓生活勤俭节约B.鼓励消费以促进农业生产
C.大力提倡重农抑商政策D.阐述国家要备荒的必要性
2024-03-27更新 | 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