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 疆域的奠定
题型: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6 题号:22858527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礼记·中庸》

材料二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乡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自古一统之世,车必同轨,书必同文,行必同伦。今则器用各有宜,不必同轨也;文字各有制,不必同文也;国土各有俗,不必同伦也。车不同轨,书不同文,行不同伦,而一统之大,未有如今日。

——《全元文》第14册《卷477·吴澄五》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贯通,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行政区划作为一种制度,随着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制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秦至明清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时期地方行政层级的变迁
郡县制萌芽于春秋,形成于战国时期,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开始在全国正式确立郡县制。初为36郡,后增至49郡。
西汉初郡国并行,但以郡县制为主。至西汉末年郡国总数为103个。
东汉末、魏晋南北朝“州”原为武帝所设监察区,为镇压黄巾起义,“州”演变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魏晋南北朝时期,州的数量大幅度增加。
隋、唐初州(郡)隋文帝遵循“存要去闲,并小去大”的原则,废郡,直接以州统县,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
“道”初为唐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后演变成行政实体。
州(府、军、监)“路”主要的职责是监督州县各级官吏。
行省元朝地方行政区划层级多,且层级之间统辖关系复杂。
布政使司(省)府(州)明废中书省,中书省权力由布政使司(行政)、都指挥使司(军事)、按察使司(司法)分割。
府(州)清承明制

从表中提取二个或二个以上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所提取信息须源自材料且准确;围绕所提取信息阐述,逻辑严密,表达清楚。)
2021-03-15更新 | 167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高一同学组成了一个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收集了以下三则材料: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妻以宗女文成公主,诏江夏王道宗持节护送......弄赞(注:吐蕃松赞干布)率兵次柏海亲迎,见道宗,执场礼恭甚......归国,自以其先未有(婚)帝女者,乃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遂立宫室以居。

——摘编自(北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

材料二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

——摘编自《辽史百官志一》

材料三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央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根据以上材料,拟定一个主题,任选一个史实从背景、概况和评价三个方面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1-11-20更新 | 256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唐朝是少数没有大规模修筑过长城的王朝之一,有大臣曾建议唐太宗修复长城,太宗曰:“安用劳民”,一笑置之。

材料三:明朝修了十多次长城,而清朝却不修长城。康熙曾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指沙俄),较长城更为坚固。”“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材料四:长城绵延万里,时间跨过两千年。位于密云县最北部的古北口,历史上是狼烟不绝的长城要塞。而翻开中国近代史,发生在1933年的古北口战役却气壮山河。这一年,从南方赶来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防守北平城的东北大门古北口,与日本关东军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杀,上演了七七事变前长城抗战中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古北口战役。

17军将士严阵以待官兵身负大砍刀七勇士杀敌过百,全体殉国



上述材料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信息。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自拟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00字左右)
2022-11-05更新 | 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