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走向整体的世界 > 全球航路的开辟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 题号:2291318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材料一   1518年3月21日(麦哲伦航行前),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等人订立了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朕愿下令赐给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二十分之一。朕也把朕在上述地方和岛屿的钦差和总督官衔赐给你们。

材料二   麦哲伦第一次环球航行出发时有5条船,在穿越南美洲最南端的海峡时损失了两条船,横渡太平洋用了80天,这期间船上的淡水和给养都严重不足,许多船员因此得了坏血病,航行期间,共有19人死于此病。到达菲律宾后,麦哲伦在与当地人血腥厮杀中死去。剩余的两条船在收购香料后返回时,一条被葡萄牙人捕获,最后仅有破损严重的“维多利亚号”经印度洋和非洲返回西班牙。

材料三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的身亡地,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

铜碑正面文字: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特点。
(2)对同一历史事物,不同的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结合材料三的内容谈谈你对麦哲伦远洋航行的看法。
【知识点】 全球航路的开辟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 1500 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始。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全全球统一……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连成一体的世界。1763 年至 1914 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地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首版1970年)

材料二 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最遥远的部分连接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工业的发展,因此,它们的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

——摘编自〔英〕亚当·斯密《国富论》(首版1776年)


(1)指出材料一、二观点的分歧。选择你同意的观点说明理由。
(2)据此归纳影响历史认知的因素有哪些?
2023-04-11更新 | 4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除古印度数字外,古代各民族的数字多繁杂,认读和运算不方便。公元774年,一位印度学者将早期印度数字介绍到巴格达学术界。大数学家花拉子密首次向阿拉伯世界介绍印度数字体系,并对其优越性进行全面论证。大约是阿拉伯人频繁的商业活动特别需要这种方便的印度数字,故其很快被普遍使用,并演变为较接近现今通行形态的古巴尔字体,后渐渐以“阿拉伯数字”的名称传遍东西方。

——摘编自王晋新、周巩固主编《世界史纲》

材料二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以马尼拉为中转的中国与拉美的贸易联系。从1575至1815年,每年驶往马尼拉的中国帆船通常在20~60艘。……有人估计,1565至1820年间,墨西哥向马尼拉输送白银约4亿比索,绝大部分流入中国。随着中拉贸易的发展,阿卡普尔科由一个偏僻小镇迅速成为墨西哥著名港口;福建漳州月港由一个小渔港发展成为沿海商业城市。……19世纪中期,美国新式汽轮取代陈旧的马尼拉帆船,直接抵达中国东南沿海口岸,成为美亚贸易的主要转运者。由于拉美种植园和矿场需要大量劳动力,西方殖民者趁机大肆掠卖华工。从1849到1875年,运至秘鲁的华工约10万人,仅次于古巴,两万名华工为修筑巴拿马铁路和运河两大工程而牺牲。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王珊珊《论十九世纪中期拉丁美洲的契约华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度数字能“传遍东西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16至19世纪中国与拉丁美洲的联系与交流”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阐释合理,史论结合。)
2023-04-19更新 | 5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
(2)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研究世界现代史,可能会对20世纪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3)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结合1840—1919年中国历史的发展,说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方面是如何实现转型的。
2019-01-30更新 | 2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