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6 题号:22918615
明代中后期,以生产粮食为主、家庭纺织原料为辅的自给自足性质的单一经营格局被逐渐突破,农民越来越深地卷入市场网络之中。并出现了粮食生产中心的移动,由“苏湖熟、天下足”变成“湖广熟、天下足”啦。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明朝工商业市镇的大量崛起B.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C.明朝商品性农业大规模发展D.花生烟草等经济作物的引种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明清时期,福建一些地区妇女将织成的布交给商贩,由“商人贩往江浙处需之”,而丝织与棉织二业所需原料,也需要商人从江南、四川、中原各地成批运来。据此可知
A.商人成为生产组织的主体B.福建地区纺织业最为发达
C.家庭手工业者独立性增强D.商业资本向生产领域渗透
2020-12-29更新 | 13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下图是乾隆-道光年间临清关实征关税额的变化。该图可以表明
A.清乾嘉年间临清税收额持续下降B.沿海贸易发展导致临清地位下降
C.明清的经济重心持续向南方转移D.运河年久失修导致运输能力下降
2022-02-14更新 | 2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明朝有人记载:“自此夷(荷兰)通市,遂得彼所用诸炮,因仿其式并方制造,即未能尽传其精奥,已足凭为长城矣。”这说明当时(     
A.明政府仍厉行海禁政策B.中国全面学习西方技术
C.传统的华夷观念被打破D.人们忧患意识仍较淡薄
2023-10-05更新 | 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