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 题号:229229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国作为现代公民教育的首创国,拥有深厚的政治文化传统。在法国大革命之后,公民教育开始萌芽,1789年《人权宣言》是法国公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自由、权利和尊重的重要意义。到1871年巴黎公社时期,推行教育世俗化,清除学校中的宗教物品,更换宗教题词,代之以自由、平等、博爱、共和国等。法国政府明文规定学校公民教育要始终坚持培养学生善良、诚实、勇敢的道德品质。从20世纪80年代的法国教育改革中我们可以看出,法国政府已经在着手解决教育不平等问题。法国实行教育行政指导原则,即将教育视为国家的事业,由国家对教育进行直接干预。法国学校特别注重培养高中学生承担责任的能力以及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通常会鼓励学生参观国会以及参与政治活动。法国的公民教育整体上有预备阶段、小学阶段、中学阶段三个阶段,与之相匹配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政府还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博物馆参观,并把每年九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定为“文化历史遗产日”,法国的国立博物馆对老人和小孩半价。

——摘编自张晋幸《法国大革命以来公民教育研究》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梁启超、康有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将“国民”的概念引进大众视野,并将国民的形象论述为热爱祖国、拥护立宪、维护权利、自由民主等,这些素养包涵近代公民的含义。清末新政中教育领域的改革,比如成立学部、广兴学堂、推行新学制……这场运动,从事实上在开民智、鼓民力、塑造新民德行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为民初公民教育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伴随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城市成为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新生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1905年之后,上海、天津等地率先开展地方自治,联合地方乡绅,以租界为样板推行新政举措,如劝办实业、兴办教育,以及举办修马路、设路灯、办警政、整顿卫生等市政建设事业。教育杂志也在这一时期兴起,使教育者可以通过“投稿”的形式对教育发表个人意见。

——摘编自亓娜《清末民初中小学公民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法国大革命以来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公民教育的时代背景。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现代中国公民教育可从法国和清末公民教育中汲取的经验。
2024·陕西铜川·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周秦音乐文化从理论上奠定了我国古代乐律学的基础,是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坐标,这一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区域艺术交流已经开始。汉代乐舞出现新气象,乐府机构和职能的扩大,民间俗乐受到重视,兼收并蓄西域等边远地区的音乐,使清商乐与南方的吴歌和西曲融合,出现新的现象和形态。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社会动荡,战乱频繁,却在客观上使得外域的音乐文化同中原音乐文化产生了广泛交流,成为音乐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出现了有故事情节、载歌载舞和管弦伴奏的歌舞戏,戏曲雏形初现。隋唐时期歌舞大曲继承了相和大曲的传统,融会了九部乐的精华,诗歌入乐歌唱,琵琶等乐器与胡腾舞等舞蹈的创新变化,极大地丰富和改变了中国乐舞的局面。宋元时期,词调音乐获得空前发展,到了元代,民族乐器三弦出现,丝绸之路艺术的影响时隐时现。明清时期说唱音乐异彩纷呈,民间出现了多种器乐合奏的形式,表明器乐新的发展。中国乐舞的发展史,伴随着中外异域艺术交流史,这一漫长过程,无不有丝绸之路的影子。

——摘编自李丽萍、程金城《丝绸之路中中国艺术风格和审美意识的嬗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乐舞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乐舞发展的原因。
2023-05-27更新 | 1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学校映照历史学校教育不仅是文化交流、传承、传播的重要载体,其教育形式和内容等的不同,也因时而变、应时而动、推时而进。

材料一

孔子认为“有教无类”,开办私学,教授“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行礼、演奏音乐、射箭、驾驭车马、书法、算数)等六种具体技艺的讲解和操练。“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孔子世家》

柏拉图创建“学园”,大门上镌刻着一句话:“不谙几何者不得入内”。在学园内探讨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自然和社会问题。

——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二

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处事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南宋)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11世纪以来,西欧一些城市兴办大学,这些学校主要是宗教学校,也有一些世俗学校。学校主要讲授宗教内容,也教授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文法、修辞和逻辑。

——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三   1886年到1894年,上海格致书院设计的考课命题有:“华人讲求西学,用华文、用西文利弊若何论”“中外各国刑律轻重宽严异同得失考”“《墨子》经上及说上,已启西人所言历学、光学、重学之理,其条举疏证以闻”。

——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材料四   岳麓书院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个策源地……毛泽东同志曾经寓居岳麓书院,我相信他的实事求是思想就是来源于岳麓书院。……共产党怎么能成功呢?当年在石库门,在南湖上那么一条船,那么十几个人,到今天这一步。这里面的道路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

——习近平(2020年)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中外学校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中外学校教育不同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学校教育发生的变化。
(4)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如何看待中西学校教育的发展变化这一历史现象?
2023-12-05更新 | 8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的教育制度多半模仿唐朝,地方学校虽不如唐朝记载的详细,但中央学校则更较发达。宋代中央学校,有国子学及大学,辟班及广文馆,皆属于大学性质;有律学、算学、书学、画学、医学及武学,皆属于专门学校性质;有小学属于小学性质。此外还有几所特殊学校,如宗学、诸王官学及内小学三所、统为贵族学校,内兼高初两等教育性质。此外另有四门学一所,特为庶民子弟设立的,属于高等教育。中央的国子学、太学、辟雍、广文馆、武学、律学及小学、统归国子监管辖,谓之直系学校。地方学校则由各级所设立的地方行政长官管辖。各校所用的教材,除特殊学校外,大概全规定为儒家的六经,后又添了一部《四书》为教材……影响于宋代教育思想上二三百年者,则为理学者的教育主张。他们以“革尽人欲,复尽天理”为唯一修学工夫,所以要以德行道艺培养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成功,即他们理想中的贤士大夫,有德的君子,完全人格——圣人之徒。

——摘编自陈青之《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在共和国时期,罗马的学校完全是私立的,到了帝国时期就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公立学校,统治者给予这些学校的教师以优厚的待遇和特权,希望他们培养出忠于帝国的官吏和顺民。对于私立学校和私人教师政府则严加督察和控制。公元325年,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帝国国教,与此同时,教会开始自己办学校,西罗马境内世俗学校日趋消亡……中世纪西欧的封建社会形成了一个严格的等级结构,使它的教育同时具有明显的等级性,不同阶级和等级的子弟在不同的学校中接受教育。中世纪后期,西欧社会的生产力有所发展,工商业趋于繁荣,城市兴起,世俗政权得到强化,西欧封建社会的这些变化反映在教育方面,便是出现了宫廷学校、城市学校和中世纪大学等新生世俗教育。

——摘编自王炳照《中外教育管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教育制度的特点,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中国相比,西方古代教育制度的不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3-07-11更新 | 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