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8 题号:22924025
明朝中后期,有人在评论金钱时说:“兀那东西,是好动不喜静的,怎肯埋没在一处?也是天生应人用的,一个人堆积,就有一个人缺少了。因此积下财宝,极有罪的。”这一言论(     
A.讽刺了拜金的社会风气B.体现了雇佣关系的普遍性
C.彰显了心学的自我意识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有学者统计,明清时期棉织业较普及的直隶、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四川8个省的529个县中,产布县有423个,其中有322个县明确记载为商品布,这322个县中有122个县以生产大宗外销布为主,说明有200个县主要是地区内销售。材料可用于说明,明清时期(     
A.区域间长途贩运和大额贸易有所发展B.传统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棉纺织业家庭自给性副业性质的改变D.棉纺业的区域间差异呈日益缩小趋势
2024-05-05更新 | 5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米”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这种现象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区域性的专业化经济出现
C.江南自然经济逐渐解体D.棉纺织技术的进步
2020-08-23更新 | 2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明朝后期,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自外国传入中国。玉米主要从西北、西南、东南沿海三个方向传入中国,而甘薯则在明朝万历年间分别由菲律宾、越南、缅甸等地传入中国。这一时期,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中国主要基于(       
A.商品经济发展和经济作物的种植B.玉米甘薯等农作物耐贫瘠且高产
C.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型的生产方式D.对外交往传承以及新航路的开辟
2023-12-22更新 | 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