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3 题号:2293655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人口数量

(注:奴婢、徒附为依附人口,不为国家所掌握。)

时期

年份

口数

出处

东汉

157年(桓帝永寿三年)

约5600万

《晋书·地理志》

西晋

280年(武帝太康元年)

约1600万

《晋书·地理志》

581年(文帝开皇元年)

约2900万

《隋书·李德林传》等

755年(玄宗天宝十四年)

约5300万

《通典·食货》

材料二   清朝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增长,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人口总数增至4亿3千多万,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高峰。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

——摘编自任惠玲《洪亮吉人口思想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比较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表中的人口数据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人口数量增长的原因及产生的社会问题。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注:按传统社会人均年需求原粮696市斤计算。

——改编自李小云等《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机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粮食供需关系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至清前期粮食生产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023-01-08更新 | 20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嘉靖元年(1522),宁波发生(日本使团)争贡之役,明政府撤消了浙江、福建二市舶司,独存广东市舶司开展对外贸易,形成广东外贸一枝独秀的局面。万历年间,广东三十六行代替市舶司主持贸易事务,广东官商开始垄断外贸,隆庆开关以后海禁松弛,“广州几垄断西南海之航线,西洋海舶常泊广州”。清顺治三年和七年,清兵两度进攻广州,广州的对外贸易遭到重创,明末清初时期瓷器外销陷入困境,沿海外贸大大萎缩,瓷器出口减少三分之二以上。

材料二   瓷器外销对中国经济影响巨大,从十五世纪上半叶中国明早期的官方朝贡贸易到十六世纪至十七世纪上半叶的晚明私货贸易,外销瓷都为国家创造了巨额财富。在全国制瓷业中心景德镇,洪武时官窑只有20座,宣德时达到58座,晚明时期民窑制瓷业已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海内外蓬勃发展的市场需求,刺激着技术革断,在生产工具上出现了用于成型的旋坯车,施釉采用吹釉法。民窑中出现了烧、作合一、生产规模较大、佣工较多的大工场主囵户,嘉靖时“浮梁景德镇民以陶为业,聚佣至万余人”。万历时期,海外贸易额继续增长,民窑佣工增至数万人,占全镇人口的四分之一、还涌现出崔公、周公、壶公、昊十九、吴明官等名匠。官窑制度解体后,那些拥有高超技艺的工匠转入民窑,迅速提升了外销瓷的烧制水平。

——摘编自刘明杉《论明清时期外销瓷与世界各国瓷业的互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影响广州在明朝外贸地位中沉浮的因素。
(2)请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外销瓷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24-05-12更新 | 5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除江南经济继续领先外,又出现湖广、江汉、四川、珠江三角洲等新兴农业区;黄河流域农业经济也获得恢复,扭转了中唐以后衰退的趋势;东北、蒙古草原、西北、西南等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不但传统半农半牧区基本上转化为农区,传统牧区相当一部分也转化为农区。

材料二   18世纪的英国毛纺织业迅速兴起,养羊成为有利可图的事情,导致圈占耕地,改为牧场,形成“农牧结合”的农业结构。圈地运动后,畜牧业有了很大发展。圈地运动的结果是农村人口急剧减少,绝大部分流入城市,成为大工业的劳动力后备军。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并对这一现象作简要评价。
(2)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所述现象的不同,概括这种不同对英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020-02-16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