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1 题号:2293657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明朝中期起,……由于农业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很多地方的农业染上了商业色彩,农产品主要面向市场而并非自己消费,同时粮食商品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许多重要商品的贸易,已不再局限于地方局部范围内的狭小市场,而是被长途贩运到很远的地方销售,乃至行销全国。……在国内贸易发展的基础上,海外贸易的需求日益强烈。欧洲在与中国的贸易中,无一例外地都处于贸易逆差之中。由于这种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因此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纵观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专制统治登峰造极,统治者完全用行政命令去干涉经济活动,工商业受到官府的严酷控制。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一直受到专制政府的压抑,再加上重本抑末观念,许多商人在发财后不是将资金投入再生产,而是投向旧式的土地经营。农民耕耘自食,小农经济在社会经济中依然占据优势,城乡间工农业商品经济的交流市场很小。统治者把外人来华贸易视为是“天朝”对“蛮夷”的恩赐,海禁封闭政策极大地抑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的社会转型因此而严重滞后,直到鸦片战争后才开始缓慢的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坎坷之路。

——据郝钧、周连春《明清时期中西方社会转型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商业贸易出现的新现象,并分析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阻碍明清社会转型的因素有哪些?
(3)除上述史料之外,研究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还可以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答题需说明史料类型+举例)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明清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欧洲主要国家完成了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产阶级革命再到产业革命的飞跃,相继进入近代工业文明轨道,大大改变了世界面貌。在这一背景下,中华民族的工业化进程艰难起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经营地主;从手工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材料二   中国近代主要洋务企业

类别企业创办人时间地点
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1861安庆
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1865上海
民用工业开平矿务局李鸿章1878唐山开平镇
汉阳铁厂张之洞1890汉阳

材料三   根据发动工业化的主体,世界大国实现工业化的道路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民间发动的工业化,以美国为典型的以市场经济为主,渐进式的从轻纺工业到重工业、机器制造业,再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兴工业,经历的时间较长,比较协调,效益较好。第二种是政府发动的工业化,以前苏联为典型,以计划经济为主,有领导有计划地以高速发展重工业为中心,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第三种是民间和政府共同发动的工业化,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其特点是民间和政府各取所长,优势互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及结合所学的英国工业革命知识,分析在工业化起步阶段中国和英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差异。根据洋务运动的失败结果,指出中国工业化的根本缺陷。
(3)据材料三、你认为我国实现工业化的道路属于哪一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历程。
2024-05-19更新 | 5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中期,生活在蒙古高原的瓦剌部与明朝政府议和,双方达成互市协议。在贸易中,瓦剌部提出求购大量铁锅引起了明朝的警觉。为维护双方的和平友好关系,输出铁锅也是人之常情。但张居正认为瓦剌部求购铁锅,用意或许并不简单,因为铁锅可以重新熔化炼铁,之后打造兵器。经过思考,张居正提出铁锅贸易可以进行,但必须采取措施加以限制:一是限量供应,由官方负责贸易,任何民间商人不得从事此类贸易;二是“以旧换新”;三是限定输出铁锅的品类,指定“广锅”(不易熔化再炼)为输出品类,其他品类的铁锅不得输出。

——摘编自陈忠海《中国古代的贸易战》

材料二:1929年美国产能已经严重过剩,同年夏季开始出现经济萧条。为了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采取了针对贸易伙伴国的限制进口。1930年,美国总统胡佛签署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向进口的工业产品征收最高400%的关税。但是结果事与愿违,美国宣布提高关税之后,贸易伙伴们也不甘示弱毫不犹豫地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从1929年到1933年,仅4年间由于各国纷纷提高关税,美国进口降低66%的同时,出口也降低了61%。全球贸易规模萎缩了大约66%。美国本身也遭遇重创,GDP跌幅一度达30%,失业率达到20%以上。

——摘编自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居正实施贸易限制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斯穆特霍利关税法》颁布的原因。
(3)谈一谈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
2019-10-23更新 | 4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湖州府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二       大清国江苏省的镇江最近又建起了两家缫丝厂,现代化的厂房矗立起来了,厂内安装了最新型的机器设备。这些机器设备完全由上海一家清国公司的工程师按照外国先进的模式自己制造出来。

---《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出现哪些经济现象。
(2)材料二透露出有关19世纪末中国经济领域的什么信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2022-08-04更新 | 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