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 题号:229466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受列宁主义的影响,“边疆”被描述为饱受压迫、亟待解放和潜在的反抗帝国主义不可忽视的革命力量。“民族平等”成为早期共产党人论述边疆、民族问题的核心理论。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包括边疆少数民族在内的广大民众的广泛认同,民众的阶级意识也被逐渐唤醒,开始认识到“受穷不是命里注定而是被剥削的结果”。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以平等原则将边疆少数民族争取民族解放的运动纳入抗战革命的洪流,建立了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19475月,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政府——内蒙古自治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边疆、民族政策愈发成熟,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材料二   1949年,中央军委决定建立专门的边防武装,用以承担边防、海防任务。1951年,再度整合边防力量,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公安部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立足时代主题,适时提出了沿海开放的重要战略。深圳、珠海、厦门等地建立经济特区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构想,香港、澳门成功回归祖国,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成功范例。在解决钓鱼岛与南海问题时,党中央着眼于国家根本利益和稳定海洋战略环境的大局,提出了“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等一系列战略思想。1992年后,我国逐渐形成“沿海一沿边—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上述材料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用至少两个史实证明边疆地区在革命时期的贡献。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的演变特征。
(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的启示。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办黄埔军校应该说是孙中山军事上失败的结果。辛亥革命时,孙中山有两个运动,一个是新军运动,另-个是会党运动。辛亥革命以后,他的活动渐渐变成了拉拢军阀,结果是不断遭到失败。这就救训了孙中山,所以他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懂得了建立革命军队的重要,接受了苏联顾问的建议,一九二三年决策,一九二四年正式开办黄埔军校,并决定由蒋介石当校长。

——曾庆榴:《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

材料二   棉湖之战,开始于313日上午八时,结束于当天下午傍晚时分。此役,敌人北溃百多里,俘获敌军一名团长,八名营、排长,缴获枪支七百余支,俘敌兵士五百余人。在东征军总部召集了学生军全体官兵大会上,廖仲恺指出:“我们革命军不过受了四个月的训练而能得此成绩,可与黄花岗烈士媲美。”

——刘寒:《咯述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的两次东征》

材料三   我国机械化部队开始歼敌,则自杜将军章明督率始,在昆仑关大捷后,敌人开始认识到我国军队已踏入世界近代军队行列。

按照既定作战计划,林彪的一一五师皋命奔赴平型关,伺机伏击日军……林彪、聂荣臻到达作战地点后就带上旅团营指挥员进行实地勘察。勘完地形,林彪开始长时间盯着地图沉默不……待他打破沉默之时,一个周全镇密的作战方案应运而生了。林彪开始向各部下达命令,待战斗打响后全力歼灭沟内之敌。

——陈风:《黄埔军校究铨档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黄埔军校创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说明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和抗日战争作出的历史贡献。
2023-08-23更新 | 4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史概念的种类有人物、事件、文献、典籍、法律、制度'著作、会议、党派、思想、学说等。构成历史概念的基本要素根据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历史概念应包括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及条件;②历史事件的内容及其发展演变过程;③历史事件的结果及其影响。

请你结合历史概念的相关要素,从下列历史口号中任选—个,进行历史概念表述。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实业救国

(3)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4)打土豪,分田地

2017-04-15更新 | 15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我离开广州以来,我开始认识到以广州为根据地的弱点,因为它是英国势力和海军强国支配的中心。在过去几个月间,我已在着手创造一种能使我请您的政府用一种实际方式进行合作的局势。我现在可以调动大约一万人从四川经过甘肃到内蒙古去,并且最后控制位于北京西北的历史上的进攻路线。但是,我们需要武器、军火、技术和专家帮助等,你们的政府能通过乌兰巴托支援我吗?如果计划在明年能付诸实行,那就会有成功的良机。拖延。只会使资本主义列强帮助反动势力进一步巩固它们自己在中国的地位。

——摘编自《孙中山致苏联特使越飞的信(1922年12月20日)》

材料二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随着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政策的改变,中共也相应地改变了对国民党右派的政策。鲍罗廷(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陈独秀力主与国民党一起北伐,坚持“西北学说”。鲍罗廷认为:东南各省帝国主义力量强大,蒋介石也可能联合张作霖共同对付年命,而无产阶级力量还太薄弱,广州无产阶级如“尘土”,上海无产阶级如“棉花”,如果帝国义干涉,我们无法坚持。因此,中共目前还应该同国民党一起行动,继续北伐,“从政治上和军事上向西北发展”,打通苏俄通道,“对东部和东南地区则只从政治上发展”。

——摘编自张喜德《中共对国民党政策的三次转变与共产国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孙中山致信越飞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孙中山北进计划相比,鲍罗廷“西北学说”的不同之处,并简要评价该学说。
2023-04-19更新 | 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