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两次工业革命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9 题号:328800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旅行家笛福曾经对新兴的炼铁业中心谢菲尔德有过这样的描写:“这里人口众多,街道狭窄,房屋黑暗,不停工作着的铁炉烟雾不断。谢菲尔德是我见过的最脏、最多烟的城市之一。由于小铁匠铺没有高高的烟囱,加上城市又有许多山坡,这样冒出的烟就直接升到街道上。因此造成人们不停地把尘埃吸入体内。人在城里待久了就必然吸进煤烟,积在肺里,受到有害的影响”。
——E·罗伊斯顿·派克《被遗忘的苦难—英国工业革命的人文实录》
材料二       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到处提倡种植玉米,很多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的饲料严重短缺,导致牲畜大量减少。他下令开展的垦荒运动……不仅没有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反而使许多土地成为荒漠。
——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
材料三       1974年斯波坎世博会的主题就被鲜明地确定为“无污染的进步”,它象征性地开启了世博会关注“人与环保”的序幕,也标志着以展示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的世界博览会进入了它的第三个发展时期,即从仅仅关注人类的福祉转向了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如何保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阶段。……今天,中国上海世博会,同样是以“绿色”“低碳”为目标。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0/05/17 “上海世博会:中国人感知什么”
(1)概述材料一中英国炼铁业中心谢菲尔德出现的社会问题。分析工业革命与这些社会问题的关系。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赫鲁晓夫种植玉米运动的原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种植玉米运动产生的影响。
(3)请结合材料三世博会主题的变化说明了怎样的趋势?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于当下我国的启示。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蔗糖常被用作一味药。在国王与贵族的聚会和仪式上,也被看做昂贵物,象征着纯洁与权势。17世纪中期以后,蔗糖变成一种普通食品,这不仅与“红茶加糖”的饮食习惯有关,更与加勒比海地区的蔗糖革命相连。在种植园模式下,成千上万的非洲黑奴来到岛上长期种植甘蔗.很多英国商人据此变得富有并跻身上流,他们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缔造者。蔗糖革命又引发了咖馆文化的产生,咖啡馆里充满了自由的气息,身份、经济的悬殊都可以忽略。知识的传播、报刊舆论的形成连同物质利益的争夺一并改变了欧美的政治格局。以美国为例,红茶加糖的“英伦风”很快波及于此,但由于茶税因素,独立战争爆发,美国人开始弱化喝茶的时尚,而转向物美价廉的美洲咖啡。如此,蔗糖的神圣地位开始下降。

19世纪中后期,法国、德国由于没有种植甘蔗的殖民地,故在政府科技支撑下大力种植甜莱糖.19世纪末期,英国这个最大的砂糖消费国,甜糖已经占比75%.20世纪下半叶,由于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等国丰富的劳动力及自身需求的增加,蔗糖生产一度恢复到砂糖产量的70%.但是由于全球饮食格局的变化,砂糖的历史使命似乎走向了历史终结。

——摘编自(美)西敏司《甜与权力》等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蔗糖地位演变的历程及主要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19世纪中后期以后,德、中等后发国家是如何解决糖的基本需求的。
2019-12-01更新 | 15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英国历史上进行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农业革命、商业革命,不仅为英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基础,而且为城市化积累了资金、提供了廉价劳动力。18世纪早期,英国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0%~25%,1801年为33%,而到1851年时英国已有580多座城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54%,英国已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
材料二 英国国会1836年批准建设新铁路,到1855年其铁路总里程已达12960公里。 运河方面,自从1761年开凿第一条运河,到1842年,英国已修建了3960公里的人工运河,曼彻斯特、伯明翰成了著名的运河枢纽;交通运输业的发达极大地加强了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使处于这些交通枢纽的地区迅速成为集商贸、工业和服务业为一体的城市或城镇。
材料三 同时城市的新生活方式、新思想观念也在影响农村,城市的比较利益的优势也诱导广大农村的农民逐渐离开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大量涌入城市。
材料四 英国城镇化进程具有不平衡性和盲目性。结果城市规模发展过大过快,出现严重的‘‘城市病”,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而且造成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到20世纪初,英国提出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理论——田园城市构想。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
(2)据材料一、二、三分析英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原因与条件。
(3)材料四中提到的严重的“城市病”,在当时主要有何表现?
(4)通过以上分析,你能得出哪些正确认识?
2016-11-18更新 | 69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航海、食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越洋输送人类和商品的交易网络的性质……16世纪,几种新的主食从新大陆引入旧大陆,包括玉米、木薯、马铃薯和若干不同种类的甜味马铃薯和番薯,它们促进了人口增长,维持了非洲到美洲的大规模人口海上迁移。这种迁移本身是对廉价和顺从劳力需求的一种回应,也迫使欧洲定居者在他们新开垦的土地上种植必需作物。

—— [英]菲利普·德·索萨《极简海洋文明史》

材料二

观点视角史实解析
由于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欧洲是以自己为中心而组建了一个世界。
——摘编自[法]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等
       
            
示例:新航路开辟后,
欧洲的商贸活动和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当欧洲人在海洋上赫然出现时,他们却不是主角……欧洲是用它从美洲获得的金钱,买了一张搭乘亚洲列车的车票……近代的历史并不是由一个欧洲的世界体系的扩张塑造的。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世界视角示例:新航路开辟后,亚非拉国家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传入美洲后对当地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两种必需作物。简析“新的主食引入旧大陆”产生的影响。
(2)关于世界市场的形成,史学家们有不同的观察视角。请根据示例并结合所学,以18世纪-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将表格“①②③”处补充完整。
2022-02-24更新 | 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