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两次鸦片战争 > 开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魏源、徐继畬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6 题号:427014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简表
——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国人学习西方文化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人对西学认识变化的外部原因。
(2)根据上述表格,编写20世纪第一个阶段的中西文化交流简况(注明起讫时间)。
(3)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传统的文化优越感,在鸦片战争中受到了一次不大的冲击。堂堂天朝竟败在了“蕞尔岛夷”手下,着实使君臣们为之一惊。但这场战争毕竟只使君臣慑于对手的船坚炮利,峰回路转,化作阵阵水沫,大有雨过忘雷之意”。君臣们仍然在自圆自足的文化心理支配下昏昏睡去。

﹣摘编自沈渭滨《困厄中的近代化》

材料二:“中体西用”正是在中国的大门被强行打开不久产生的一种社会思潮。这种社会思潮的出现,正说明一些中国人改变了“夷夏之防”的旧观念,提出了如何学习西方的一种战略思想。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的第一阶段,“中体西用”的提出者们只好在维护“中体”的大旗下学习“西学”。如果没有“中体”作为皮,则“西学”之毛亦无所依托。当时除了“中体西用”,还找不出别的更好的口号来。

﹣摘编自王双印《“中体西用”思想的制约与甲午之败》

材料三:甲午战争后各方人士包括维新派知识分子、朝廷及地方的开明官员,如梁启超、孙家陈宝箴、盛宣怀等人,都突破了洋务派对“中体西用”的解释。他们认为洋务派的变法仅“是变事耳;只向西方学习器械、技艺,尚未学其根本,若要改变中国积弱积贫之现状,必须“尽弃旧习,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对“体”进行变革的要求。

﹣摘编自刘长生《“中体西用”思想与维新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对西方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体西用”思想在当时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后维新人士突破“中体西用”思想的原因。
2023-11-06更新 | 17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材料一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动重学之率凡三:曰力、曰质、曰速。力同,则质小者速大,质太者速小;质同,则力小者谜小,力大者速大。”

——李善兰《重学》序言

“(西学)学问之种类极繁,要可分为二端。其一,形而上学,即政治学、生计学等是也;其二,形而下学,即化学、天文学、……植物学等是也。吾因近人通行名义,举凡属于形而下学皆谓之格致。”

——梁启超《格致学沿革考略》

(西学)是“以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严复《原强》

材料二 “夫四民之中,农居大半,男耕女织,各职其业……机器渐行,则失业者众,……胥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能言矣。”

——清朝湖南巡抚王文韶

“晚近更有一种自居名流,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实窃我中国古圣之绪余’之类的说法,‘令人呕秽’。”

——严复《救亡决论》

材料三 “吾人倘以新输入之欧化为是,则不得不以旧有之孔教为非;倘以旧有之礼教为非,则不得以新输入之欧化为是,新旧之间绝无调和两存之余地。”

——陈独秀《答佩剑青年》

“拿西洋的文明来扩充我的文明,又拿我的文明去补助西洋的文明,叫他化合起来成一种新文明。”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


(1)根据材料一,概述近代中国对西学认识的演进历程。
(2)根据材料三,概述陈独秀与梁启超对中西文明态度的差异。
(3)基于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近代中国对西洋文明的认识?
2016-12-13更新 | 12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致力于科学传播,促进中国社会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为了对抗顽固派在基本理论问题上的挑战,终于结晶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高度概括的理论模式。

——雷颐《取静集》

材料二泰西之强,不在军兵炮械之来,而在其士人之学,新法之书。……其开智学而穷物理也,穷物理而知化也,……今穷物理之本,制电、制雨、制冰、制水、制火,皆可以人代天工,是操造化之权也。操造化之权者,宜其无于敌也。

夫中国今日不变法日新不可,稍变而不尽变不可,尽变而不兴农、工、商、矿之学不可,欲开农、工、商、矿之学,非令士人通物理不可。

——摘编自康有为《日本书目志》

材料三以人文思想为主的科学传播者,系统展示了科学精神对文化的巨大作用和影响。通过彰显科学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新文化运动对传统采取了激进的批判态度,“打倒孔家店”一度成为激进的知识分子进行文化革新的口号。通过推崇理性和实证的精神,新文化运动扫除了大量玄学迷信的鬼话,有力推进了民众心智的启蒙。而科学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又为国人解决政治中的分歧提供了一个范例,对中国民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焱、郝苑《科学精神的启蒙——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有何变化?直接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对科技与变法关系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持这种观点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科学精神的内涵及其影响。

2016-12-13更新 | 1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