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5 题号:431635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夏商周三代的国家事务中已有监察的因素。春秋战国时的监察使由御史兼有。秦创建御史大夫府为中央监察机构,在地方设置监郡御史。汉承秦制,在中央设御史府,在地方设立十三部刺史,监察地方长吏,并制定了第一个专门性的地方监察法规。魏晋时期,中央御史台脱离少府,直接受命于皇帝,废司隶校尉,监察机构初步统一,监察权扩大。唐在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地方则分十道监察区,形成比较严密的监察网。宋在地方设监司和通判,直隶皇帝。元设御史台,在地方设行御史台,从而使中央与地方在监察机构上浑然一体。元朝还制定了一整套的监察法规。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六科给事中,成为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科道并立。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至清朝,将六科给事中归属都察院,科道合一,地方监察沿用明制。
材料二 宋代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任御史之职;按规定,御史有“闻风弹人”之权,每月必须向上奏事一次,称“月课”;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处分,名为“辱台钱”。
材料三 元世祖时明确规定:“凡有官守不勤于职者,勿问汉人回回,皆以论诛之,且没其家”
——《元史》卷十《世祖纪》
“凡御史犯罪加三等,有赃从重论”
——《明史·职官志》
清皇太极下谕:“凡有豉事背谬,及贝勒大臣有骄肆侵上,贪酷不法,无礼妄行者,许都察院直言无隐。即所奏涉虚,亦不坐罪;倘知情蒙蔽,以误国论。”
——《大清会典·事例》卷九百九十八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点。
(2)指出材料中宋代中对担任监察官员资格的要求(不得照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月课”、“辱台钱”的不良后果。
(3)根据材料三,分析元明清时期在吏治方面的特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汉代社会,继承人往往都是代表先祖人格来取得继承身份的,他们具有浓厚的宗祧意义的身份。虽然其继承制度是身份继承和财产继承的统一体,身份继承却是人们关注的大事,嫡长子、嫡长孙获得从祖先那得到的身份,成为家族祭祀的主导者,其余诸子按附加年龄的次序来继承。汉代继承人在被继承人生前就可以受爵,《二年律令·傅律》就记载“时父定爵仕(士)之”,父亲生前就制定好由其继承人承袭自己的爵位。在特殊情况下,汉代寡妇、被弃女等特殊人群的继承权还以法律的形式加以保护,《置后律》就记载“寡为户后,与田宅”,但若继承人未履行赡养义务的,《二年律令·户律》也规定政府可以剥夺其继承权。

——摘编自刘东山《汉代家庭继承制度研究》

材料二 在罗马法中,虽然罗马人对传统遗嘱优先的继承原则十分重视,但在《十二铜表法》中,也明确规定了无遗嘱继承人的法定顺序,按照第一顺位、第二顺位、第三顺位的次序依次替补进行,还规定如果儿子的身份发生变化等,但只要不改变自由民、市民的身份,就不妨碍儿子对母亲遗产的继承,《十二铜表法》最初还规定男女有平等继承权,共和国晚期的妇女则被予以一定限制。在罗马共和国中期,非婚生子女也允许被继承人指定为财产继承者,并按照被继承人的意愿进行法律效力上的继承权分割。

——摘编自王砚文《秦汉与古罗马财产继承制度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汉代与古罗马共和国家庭继承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家庭继承制度兴起的成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继承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意义。
2020-12-02更新 | 2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足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清朝政治体制的演变:
1850年代
初步确立了近代海关制度,主要由外国人操纵,即所谓的“洋关”
1860年代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
1901年
清廷宣布设立外务部取代总理衙门;清廷下令停止武科举,将新军体制推向全国
1903年
清中央增设“商部”并开始制定各项商律,陆续出台《奖励公司章程》《公司律》《破产律》等
1905年
清廷成立“学部”,从此,教育行政从礼部中独立出来
1908年
清廷公布《各省咨议局章程》,之后,各省代议机构一子议局成立
1910年
中央代议机构——资政院成立
1911年
清廷颁行内阁官制,内阁设立总理大臣、协理大臣及外务、民政等10个部 。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材料二中的“任何人”是指什么人?依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民主”的含义。并列举古代雅典为后世提供了哪些可供借鉴的民主运作方式?
(3)阅读材料三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晚清政治发生了哪些变化?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变迁?
2016-11-21更新 | 94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城市如同一个符号,走近它,可以领略历史的沉淀、感受时代的变迁。

材料一


(1)对比唐朝,宋朝的商业活动有何发展变化?这种变化在文学上有何体现?

材料二无论是旧的圣道还是新的科尔索大街,罗马的轴线总是畅通无阻的,都是一条供人流通的大道。它的纪念性,是靠坐落于两边的建筑和活动于其上的人共同来完成的。

要穿越北京的中轴线?你会遇到一个又一个的障碍。故宫、天安门、毛主席纪念堂……这些新老建筑被有意识地安排在中轴线上,你要一次一次绕开。然后,如果没有这些建筑,也就没有北京的中轴线——这条轴线,并不是供人行走的,而是引导人向中心建筑致敬的。

——摘编自杨煦《城市轴线——西方与东方的对话》

(2)对比罗马与北京轴线的形态,反映出东西方城市建筑的何种不同理念,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有何不同?

材料三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至清嘉庆年间湖北汉口、河南朱仙、江西景德、广东佛山并称四大名镇。汉口的港口贸易运输业颇为发达,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吴琪诗)状其景,“居民填滥商贾辐楼,为楚中第一繁盛处”。颇能反映其繁盛。清乾隆年间,汉口更盛于世,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二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城市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四法国人傅立德在《上海法租界史》“告读者”部分写道:“尽管这部著作是如此不完善,但至少有一点好处,使读者知道我们国家在这一小块土地上的惊人努力。当第一个法国人来这里居住时,它还是一个布满了沼泽地的荒僻的地方。创建初期的寒伧的法国区(法租界)今天已经成为这个巨大的上海地区中心的一个繁华市区,它有自己的独立生活……完成这样的业绩花了多少时间呢?还不到80年。我们有权利引以自豪。”

(4)依据所学知识,该书大约出版于何时?“自己的独立生活”是指什么?

2017-04-18更新 | 1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