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古代主要经济政策与土地制度 > “重农抑商”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15 题号:4873894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与其说制度是经济进程及其各种变动的决定因素,不如说是它们的衍生物;制度仅仅是利用而不是决定经济进程及其变动。也就是说,制度是经济进程衍生的适应性工具,而不是经济进程的原因或社会温床。因此,制度并非起着一种根本原因的作用,人类社会的运动是由基本的经济力量——“首要的动力机制”——推动的,制度通过“次要的机制”对这些力量做出反应,而不是推动这些力量。

——摘编自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评析,也可根据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我们认为西洋的那些国家都很小。从农业国那种只有田地多、人口多才算富强的价值判断他们,认为他们的土地面积小和人口少,所以国力自然无法和中国相提并论。殊不知,在工商业社会中,决定国家强弱的已经不是这种标准了。另外,我们看不起这些异国商人,看不起这些以工商为立国之本的西方国家。在文化上对他们就有一种先天的鄙视。一直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我们强大帝国海军和陆军,被实际上只由几千人组成的英国远征军(16艘战舰,4艘汽艇,4000名英军)所击败。我们中国人才梦醒,对这些“洋鬼子”不得不刮目相看。

——摘编自何新《中国文化史新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有关史实,围绕“中国人眼中的西方”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0-06-09更新 | 139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材料关于商业的发展,在高中历史现行的各种版本中,很多材料都体现了当时各国的政策,材料如下:人教版必修二中提到:在某一变法措施中,要求制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作奴隶;国家控制山泽之利,实行盐铁专卖,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国家要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人民版必修二中提到:英国鼓励出口、支持工商业者参与贸易竞争,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中英、印英间的贸易。1610——1640年,英国的外贸额增长了十倍。商业贸易飞速发展,国家财富增长很快,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岳麓版必修三中提到:《明夷待访录》中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结合中国古代和世界古代、近代史的相关内容,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种历史现象,指出它所反映的经济政策或思想,并概述和评价该经济政策或思想。(要求简要提取历史现象及指出相关经济政策,对该经济政策或思想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019-03-01更新 | 221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滞状态。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止状态”了。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评关于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8-07-29更新 | 5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