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汉字、书画和戏曲艺术 > 戏曲艺术、乐舞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5 题号:5027092

20世纪,中国戏剧的组织形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小戏的崛起都是意味深长的事件,而这一现象无疑使得戏剧的价值体系更趋于平民化.小戏的崛起是在两股相反相成的艺术力量的交汇中呈现出来的.由于社会的集约化程度提高,地区之间日趋开放,交流与沟通也日渐增加,此前在一个相对狭小、相对封闭的区域内流传的地方小戏,有更多机会吸收与汲取大戏的优长特点,甚至直接进入都市,并且大量吸收借鉴了成熟剧种的表演手法与剧目,使之逐渐走向成熟.

——傅瑾《二十世纪中国戏剧发展论纲》

材料二小戏从19世纪以来就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强劲势头的艺术平民化趋势,但是从延安时代开始它获得了诸多理论支持,因而更像是一场自觉的变革.1951年中央政府以政务院名义颁发的“五•五指示”明确指出,“中国戏曲种类极为丰富,应普遍地加以采用、改造与发展,鼓励各种戏曲形式的自由竞赛,促成戏曲艺术的‘百花齐放’.地方戏尤其是民间小戏,形式较简单活泼,容易反映现代生活,并且也容易为群众接受,应特别加以重视.”1949年成立的新政府总是在种种场合突出强调其“劳动人民”的立场,正是由于各地的小戏被视为与“劳动人民”的情感关系更为紧密,因而较少受到“封建社会统治者”和“反动文人”的毒害,所以应该得到更多重视的艺术样式,兼之有延安时代对秧歌、眉户等小戏成功改造的经验,它们获得了与大戏几乎平起平坐的艺术地位。

——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小戏发展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小戏“获得了与大戏几乎平起平坐的艺术地位”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在几千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充实了人类精神宝库,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战国“百家争鸣”,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首次历史大展现,中国文化史上伟大创举,其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对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化发展有极大的推动,堪称文化发展的光辉典范。战国时期,学术领域“百家争鸣”的出现,绝非偶然,夏商周三代,尤其在东周春秋时期,为之奠定了两个并重不可分割的历史基础:人才和思想资源。

——《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丛书》

材料二 在苏轼的周围尚未形成一个豪放词的创作群。到了北宋末年,文人学士久郁胸中的爱国激情急待抒发,于是充满豪气的词作便应运而生。这时期的张元干便是其中的一位重要豪放词人。李刚、岳飞等虽不以词称于世,但由于他们报国心切,抗金志坚,偶有所作,都掷地有声,不同凡响。这些词人互通声息,彼此唱和,已经形成一个豪放词创作群。他们上承苏轼之传统,下开辛弃疾爱国词派之先路。

——张䎝、刘继才《略论词的产生与宋词的主要成就》

材料三 明清时期,我国两大戏曲形式——昆曲和京剧形成。明代曲师魏良辅在《南词引正》中说:“元朝有顾坚者,虽离昆山三十里,居住千墩,精于南辞,善作古赋……其著有《淘真野集》十卷、《风月散人乐府》八卷,行于世,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为战国百家争鸣奠定的人才和思想基础,结合所学概括百家争鸣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苏轼对词的发展所作的贡献及“豪放派词创作群体”形成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昆曲是怎样产生的?昆曲为什么被称为近代百戏之祖?②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在何时?请说明理由。
2022-01-27更新 | 10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从上古到近代的悠久岁月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的优越的音乐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材料二   唐代统治者早在建国初期,即依隋制在宫廷里设置了燕乐、清商(汉族)、西凉(今甘肃)、龟兹(今库车)、疏勒、康国(今乌兹别克撒马尔罕)、安国(今乌兹别克布哈拉)、扶南(柬埔寨)、高丽(今朝鲜)等“九部乐”,贞观十年又增高昌(今吐鲁番)一部,改为“十部乐”,在宫廷举办的重要庆典或宴会上进行演出。

——引自《中国音乐史略》等

材料三



(1)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含义,并指出《大雅》的性质。
(2)隋唐是宫廷音乐发展的鼎盛期。仔细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指出唐代音乐兴盛的原因。
(3)音乐文化是日积月累而形成的,又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一部分,具有时代特色。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
其一: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昆曲是中国古代文艺长期发展的产物。
其二: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昆曲是元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社会发展的产物。
2020-10-12更新 | 6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加试题】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传承与发展值得每一个人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杂剧是我国戏曲发展史上的首个高峰,当时城市里出现了大量的固定演出场所,受到人们的欢迎。但从戏剧发展的角度来讲,元杂剧的舞台生命依托于昆剧得以延续。依托魏良辅等改革的新声昆山腔,昆剧以折子戏的形式成功的吸纳和保存了一部分元代戏剧,即昆唱元杂剧

——摘编自李良子《论元杂剧在昆剧中的保存》

材料二   “规范是规律的主观认识,是艺术达到一定高度后的产物。”那些依平仄格律规范创作的诗词,都有着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特点从而流传千年。书法如果没有九宫格的规范要求,也不会发展得那么精妙。所以当某项艺术出现了相应的规范时,便具有了进步的意义。……昆曲在中国戏曲中历史最悠久,是最早被宫廷和文人接受而进入雅文化之列的戏曲,它必然积存了大量的程式化的规范。但是规范一旦形成稳态结构,便其有了某种惰性力生力和保守力,就会导致盲目崇信规范的结果。

——摘编自钱茸《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沉:戏曲音乐的程式化》


(1)根据材料所论,结合所学,指出元杂剧的演出场所之名、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并概述在昆剧发展史上几个重要人物的主要贡献。
(2)围绕材料二中对“规范”的认识,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以相应规范的出现使昆曲成为了“近代百戏之祖”,论证“当某项艺术出现了相应的规范时便具有了进步的意义”。②以清中叶“花、雅之争”,论证“规范一旦形成稳态结构,便具有了某种惰性力和保守力,就会导致盲目崇信规范的结果”以至昆曲日趋衰落。(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
2019-03-26更新 | 1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