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5 题号:5708082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1930-193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大危机”的措施
19305 美国通过法案,将全部关税的总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
1931英国制订紧急关税法,对棉纱和棉纺织品征收50%的重税
19319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实行英镑贬值
193112日本放弃金本位,日元汇率下降65%
1932德国推行新税法,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100% 关税
19334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50%

——据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   他(指罗斯福)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新政期间,美国还建立起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整个美国就像经历了一场由总统推动的社会革命。在美国人的记忆中,这是政府第一次如此广泛、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1935年,《社会保障法》的颁布,标志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它包括社会保险、公共援助、社会服务、老年伤残保险、医疗补助和孕、残儿童补助等六个方面,对于西欧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社会保障制度一度曾经功勋卓著:这项制度设置在不平等的雇佣结构中添加了调和剂,使社会阶级阶层的紧张关系得到了极大的缓冲,从而稳定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和政治体制。……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衰退、社会风险增加等趋势下,曾经的盛景渐渐消损,从而引起了西方学术界新的思考。

——黄安年《当代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大危机”的主要措施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并分析指出其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自然界发生的瘟疫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人类社会运行中出现的经济危机也同样威胁到人类的命运走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到了命运攸关的关键时刻。美军却在这时暴发了流感病毒,病毒在四个月内,就完成了向全世界传播的过程。同时病毒也在不断地变异,到了盛夏,明显突变为一种新的具有毁灭性的病毒感染。病毒的伤亡数字在战争中得到了掩护,战争双方为了维护军队士气,纷纷隐瞒疾病的流行。一直到流感传播到当时处于中立地位的西班牙,甚至连当时的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也染上,才被完全揭露出来,所以称为“西班牙大流感”。   

                                                       ——摘编自张晓声《1918年美国流感再审视》

材料二   美国总进口商品平均关税税率变化示意图


——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统计数据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班牙病毒”传播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该病毒“向全世界传播”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材料二中“A”区域关税税率变化的历史事件,并以甘地为例分析该历史事件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
2021-01-02更新 | 7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幸福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探索它的真谛,并把它作为奋斗的目标和终身为之努力的梦想。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
西方
古代
1.孟子主张“舍生取义”;荀子主张以修养德性来“召福”。
2.家族“香火”旺盛成为个人幸福观的显著标志和重要体现。
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幸福具备三个条件:身体、财富和德行,而德行最根本。


(1)从材料一看,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有何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幸福观形成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人民的笑脸是幸福感的重要体现。下面是美国人民在三个时间段的面部变化特征
时间
20世纪20年代
1929-1933年
1933-1939年
面部特征

(狂妄——理性的丧失)

(绝望——末日的到来)

(期望——新生的曙光)
成因

1929-1933经济危机的打击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中①、②两个空格,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同一时期的苏联又是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梦想的?
材料三:1933年《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封面以“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为题,开辟“新年的梦想”专栏,刊出142人的244个“梦想”,据统计,就地域看,上海78人,南京1 7人,北平12人,杭州8人,广州4人,天津,济南、安庆各2人,徐州、西安……南洋、日本各1人,未详5人,就职业看,编辑,作家39人,大学教授38人、记者12人、教育家9人,艺术家3人,学生3人、律师1人,官吏1 2人,职员4人、实业家3人,银行家2人,读者自发来稿1 3人,未详3人。就梦想统计看,“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小部分是恶梦。
一一(据范岱年《三十年代的中国梦》)
(3)为什么说《东方杂志》进行的“梦想”调查对于了解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和“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任选其中一个梦想来概括分析其必然性。
材料四:“时间流淌,新中国的一个多甲子,伴随着梦想一步步夯实。前三十年艰辛的探索,后三十年不懈的跋涉,有过跌倒,有过起伏,有过意气风发,有过尘土满面,但大国的气象就在这探索里走出来,复兴的气概就在这跋涉里走出来。到今天,回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眼前的目标已经越来越接近,脚下的方位已经越来越清晰。”
——以上节选杨凯《中国梦的方位》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1月11日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三十年不懈的跋涉”成功的原因?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经历了由“模仿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含义是什么?从这一转变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2016-12-12更新 | 50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英国贸易政策变化大事记(部分)

时间事件
1651克伦威尔颁布保护英国本土航海垄断贸易的《航海条例》规定,殖民地运输货物至英国或另一殖民地,或欧洲商品运送英国及英国的殖民地,均须使用英国船只装载。此后不断完善,为此还引发了英荷战争
16901693多数进口商品关税从5%增加到20%—25%,征收进口商品附加税,开启了关税壁垒不断增高的进程
1815议会颁布《谷物法》,严格限制外国谷物进口。
1841取消和降低了1000多种商品的进口税,全部废除出口税,自由贸易占据了上风。
1846废除《谷物法》,放弃贸易保护主义,公开宣布“所有民族之间的贸易必须享受完全的自由”
1849废除《航海条例》,自由贸易正式确定为英国的基本国策。

——摘编自(英)考特《简明英国经济史》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经济风暴的另一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到妨害国际关系的程度。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的自卫措施都采取了诸如较高的关税、更严格的进口限制、结算协定、货币管制条例和双边贸易协定之类的形式。这些措施必然引起各国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上的紧张关系。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的自卫措施"“引起各国间的经济摩擦”的史实依据。
2021-06-13更新 | 1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