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福利国家的出现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58 题号:14666423
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各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1年,德国完成民族统一后,面临着南部各邦分离主义势力的威胁;同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化,社会主义运动不断高涨,直接危及德意志帝国的政治根基。为了消除来自两个方面的威胁,以俾斯麦为首的帝国政府一方面在政治上采取高压政策;另一方面则积极制定各项社会立法,企图用“怀柔政策”来消弭社会主义运动的锐气、强化中央政府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领导职能。俾斯麦敦请国会于1883年通过了“医疗保险法”。1884年,德国议会又通过了“事故保险法”,对治疗费用和长期失去劳动能力者的救济金问题作出各种规定,如由于工伤事故而丧失劳动能力者,前期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各项费用,其后的费用和救济金则由工厂医疗保险基金和雇主支付。1889年,德国又颁布和实施了伤残保险和养老保险法,该法令规定:老年保险费用由雇主和工人各出50%而在服兵役期间则全部由国家支付。1911年,德国正式建立了全国性的保险法典,使参加各种保险的人数达到1360万人并把长工、农业工人和临时工统统强制纳入保险体制。

——微博作者《社会保障体制》

材料二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过程一般认为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8年以前,即传统的社会保障发展时期;第二阶段为1978年至1992年,即反思传统社会保障和探索新的社会保障时期;第三阶段为1992年至1998年,即新的社会保障选择时期;第四阶段为1998年至今,即新的社会保障机制建立与完善时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社会保障日常工作的依据只是社会保障的相关条例、通知、暂行或试行等行政规章,直到2010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颁布,才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支持相较于德国比较顺畅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历程,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过程缓慢且曲折

——阳秋林《中德社会保障体系的比较及经验借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德国建立社会保障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代德国社会保障的建立对中国社保改革的启示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十月,又颁布“居养法”,规定:“鳏寡孤独贫乏不得自存者,知州、通判、县令、佐验实,官为居养之,疾病者仍给医药。”“道路遇寒僵仆之人及无衣丐者,许送近便居养院,给钱米救济;孤贫小儿可教者,令入小学听读,其衣衫于常平头子钱内给造,仍免入斋之用;遗弃小儿雇人乳,仍听宫观寺院养为童行。”绍兴二十八年(1158),宋廷以临安、绍兴等地的“孤遗宗子、宗女、宗妇等所请钱米微薄不可赡养”,规定年15岁以上者,“每月添支钱一贯,米一石”,年14岁以下者,“减半添支”。另外,民间资助也很普遍,资助者包括部分官员、富商等,他们大多本于传统儒学所倡导的仁义思想和社会理想,将参与社会救助活动视为仁义的实践与推广,有时还共同出资,帮助“无所取资”的士人应举赴试。

——摘自陈国灿《论宋代江南城市的社会救助》(有改动)

材料二“新政”的基本思想是:联邦政府在国民经济中应起到比以前积极得多的作用,甚至可以担负起较为公平地分配全国财富和全国收入的责任。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社会保障法》,设立联邦紧急救济署,指出社会保障的内容包括养老金、失业保险、老年保险以及对盲人、需抚养的儿童和其他遭遇不幸者的救济。多数美国人仍坚持地认为,公民的福利主要由公民自己解决,甚至罗斯福在签署这一法案时还不忘提醒美国公民,在防止风险和人生沉浮中,政府从来没有保证为所有人提供百分之百的保障。罗斯福“新政”的革新之处在于:与进步运动的改革者不同,罗斯福建立了全国范围(而非地方政府)的福利国家体制,并且在社会项目中建立监督机制。

——摘自杨立雄《“不情愿的福利国家”与金融危机——美国福利模式解析》(有改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期救济制度的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宋时期救济制度和近代美国救济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美国救济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

2018-01-01更新 | 9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真题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要求。

材料一: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材料二: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

2016-11-27更新 | 47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此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以及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全民就业、社会保障和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时产生的社会和经济制度。但是,过度的社会保障,加大了国家财政支出的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使得整个社会缺乏工作动力,效率低下。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开始向近代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赈济制度已经衰落,传统的家庭救济模式也无法适应新的社会结构变化。中国近代社会立法工作在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已经略见成效,例如1915年仿照欧美《济贫法》制定的《游民习艺所章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社会福利立法,则以1943年《社会救济法》为其典型,将社会上极度贫困的弱势群体与受灾民众作为优先照顾的对象。由于近代中国复杂的社会环境,社会福利立法产生的实际效果非常有限。

——摘编自聂鑫《近代中国社会立法与福利国家的建构》等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劳动保险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劳动保险法规,至1957年,“初步建成了以国家责任为主体,覆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生活方方面面的福利制度”。改革开放后,以城乡统筹为特征的社会福利制度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社会福利制度从城乡分割到城乡全覆盖,努力实现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保障。

——摘编自胡晓义《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现代中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经验。
2023-03-05更新 | 100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