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71 题号:573473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 “……是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材料三: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来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主权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构是国家立法机关,独立行使立法权,并与其他两权即司法权和行政权相互制约与平衡。       

——岳麓版教材《政治文明历程》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唐初的何种政治制度?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二,指出雅典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学者认为: “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试用所学知识来说明这一观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国确立的标志性事件并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有哪些基本特征?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如图)

材料二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功能,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史学集刊》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元朝在地方实行怎样的制度以及该制度的影响。
2023-12-02更新 | 10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   (唐太宗时期)三省长官品位崇高,不轻易授人,宰相却不可缺员。唐太宗特置参议得失、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名号,职务都是宰相,不过宰相的官员品位不高,进退较易,在使用上显得便利。

——冯国超《中国通史》


【探究】
(1)根据史料,指出唐太宗对宰相之职的设置特点及其目的。
(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上述举措的历史作用。
2023-09-09更新 | 5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和信教的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云南省福保村的村长说“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

——人民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上述条款蕴含的政治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新时期哪部法律文献制定后的变化?这部法律对我国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有哪些影响?
2019-01-24更新 | 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