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00 题号:585464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演变。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清朝某中央机构)
(1)根据图一、图二,具体指出图中分别反映的政治制度。
(2)和图二相比,指出图三中央机构发生变化的表现及时间,分析引发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图四和所学知识,说明图中机构的名称、职责,分析该机构建立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时代,巩固自上而下的皇权一统秩序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核心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朱元璋)曰:“而其(元朝)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摘编自《明太祖实录》

材料三   明代皇帝们在维护皇权方面尚不昏昧。皇帝们从这一点出发,给予其辅政之事实,而不予宰相之名,以防止和牵制他们过于强大后据宰相之位以篡皇权的危险。

——摘编自夏骏杰《简论明代司礼监与内阁的运行机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代所实行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制度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属于哪一机构?为何说这一机构有“辅政之事实”而无“宰相之名”?
2021-12-26更新 | 25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古代政治部分

材料一   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时,秦朝已经拥有北起河套、阴山山脉和辽河下游流域,南至今越南东北部和广东大陆,西起陇山、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东至朝鲜半岛北部的辽阔疆域。而且秦朝在全国普遍实行郡县制,中央政府通过郡的行政长官郡守管辖所属各县的县令(或县长)。公元前221年在全国设立了36个郡,以后随着疆域的扩大和局部的调整,到秦朝末年全国约有50个郡,下辖近千个县。能在这样大的范围里建立起一个统一国家,在中国历史上还是首次。秦朝开拓的疆域构成了此后历代中原王朝疆域的主体,成为中国统一的地理基础。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秦朝疆域是如何形成和如何管辖维系的?秦朝疆域的确定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材料二   上(太宗)谓黄门侍郎王曰:“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

——《资治通鉴》

宋朝设官之制……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皇宫),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47

宋初,中枢权力机构在事权上不相上下、互相钳制。

——选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权力制约机制研究》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唐、宋中枢权力的分权与制约。
2019-02-27更新 | 6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定,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以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唐吴兢《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二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
——《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一一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回答唐太宗与明太祖对丞相的设置有何不同看法?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对历史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三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中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3)材料中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的两对矛盾,这两对矛盾分别是什么?发展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2016-11-18更新 | 4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