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儒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7 题号:5942139

挖掘历史信息,探究历史问题。

材料一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方面,孔子及其儒家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另一方面,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孔子的形象可谓随时而迁、因人而异。

材料二从汉代到宋代,经过一些儒学家们糅合其他诸家思想,儒家思想得到不断地创新、发展,成为对中国甚至于对东亚都有深刻影响的思想。

材料三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着重宣传了所谓孔子托古改制的理论。他宣称:《六经》全是孔子所作,《六经》中记载的有关免、舜的“盛德大业”都是假托古圣先王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变革主张的

——《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东亚现代化虽然深受欧美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在塑造东亚传统方面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发挥积极的作用

——《儒学创新的契机》

(1)材料一: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主要提出哪些政治主张?

(2)材料二:汉朝新儒学的创立谁起了关键的作用?汉朝儒学的地位如何?宋朝儒学新体系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指出康有为宣传所谓孔子托古改制的理论的目的是什么?

(4)材料四:材料四如何认识儒家传统在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你如何看待该观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儒家文化

孟子倡导实行“仁政”,省刑罚,薄税敛,争取民心。他认为这样就可以无敌于天下而达于一统,反对以暴力为手段的兼并战争。他的“仁政”思想建立在性善论的基础之上,他认为人天生就有仁、义、礼、智四种“善端”,它们是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仁政”思想还带有民本主义倾向。因为“政在得民”,所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特别强调礼在调节社会关系方面的作用。他认为人性本恶,所以要用礼治来约束,做到“明分使群”,各人都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具体位置,各尽职责,共同构筑出良好的社会秩序。君主集权和统一是荀子理想社会的重要标志,他认为君主治国重在礼义教化,应当“平政爱民”,但法治、刑罚也是治国的必要手段。他还认为天是没有意志的自然存在。人类既应该顺应自然界的规律,同时也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改造自然,“制天命而用之”。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比较孟子和荀子思想的异同。
(2)孟子和荀子都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结合所学,分析他们的思想主张为什么会有不同。
2022-05-02更新 | 7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战国时期,选贤任能是思想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也。(荀子)

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慎子)

材料二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墨子)

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李悝)


(1)指出材料一中两人对“贤”的不同态度,并说明他们目的上的相同之处。
(2)结合商鞅变法,说明材料二反映的选贤任能主张有何意义。
2019-12-04更新 | 62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政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荀子·性恶》


材料三: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势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韩非子·显学》


材料四:专任狱吏得亲幸……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⑴ 材料一阐明的主要治世之道是什么?用引文内容回答,并指出此观点的缺陷。
⑵ 材料二体现了荀子的什么思想?以材料为依据,加以证明。
⑶ 根据材料四回答,秦始皇采用了上列哪段材料中的治世主张?并引用一句相同观点的史料,以证之。
2018-06-19更新 | 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