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儒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01 题号:601156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对于“人文”的提出,最早见于《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纹理,迹象,规律)。”这里的人文强调的是如何将人类社会“化育”(化解培育)为一个与天地相协调的“天下”,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不是个人的自由发展,而是对人性“坏”的方面加以限制和约……美国学者欧文。白壁德参照中国的人文精神提出;人若真正是人,便不能循着一般的“我”来自由扩张活动,而要以自律的功夫使这一般的“我”认识“轻重、本末”。他认为:“孔子是优于许多西方人文主义者的优秀的人文主义者。”

——乐黛云《人文主义与新人文主义》

材料二

古希腊的神和人都具有自由奔放、独立不羁、狂欢取乐、享受人生的个体本位意识,而在困难面前又表现出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精神。威力无穷的命运给古希腊人带来了因惑与恐惧也培养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个体精神。此外他们在与命运抗争中激发出了蓬勃的生命活力。

——《浅析古希腊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思想的特点,并说明孔子思想中的哪些主张体现了此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希腊人文精神与中国古代的人文思想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古希腊人文主义的因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中国和古希腊都出现了邦国林立、战乱纷争不断的局面。

孟子认为春秋以来无义战,用战争那样残酷的手段是不能统一天下的,统治者要是能够做到“不嗜杀人”,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柏拉图在其晚期著述《法律篇》中,主张以法律手段来抑制城邦间无休止的战争,认为“最大的善既不是对外战争也不是内战(但愿我们永远不要诉诸两种战争中的任何一种),而是人们之间的和平与善意”,法律应服务于城邦间最大的善,成为和平而非战争的工具。


依据材料,比较孟子和柏拉图对战乱局面的态度。
2018-01-02更新 | 8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教育始终是由官学和私学交替兴盛、相辅相成的。后秦设立了第一个专门法律教育机构。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由于法律被视为众多维护君主专制工具中的一种,司法始终从属于行政。在学习者心目中,学以致用比探求真理更为重要,他们所追求的是对已有法律的全面了解和熟练运用,为日后的仕途打下知识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习法者的这种功利追求制约了他们的学术追求和成就。在官学中,法律教育始终是传统的阐述式教育方式,即教师在课堂上对当朝律令进行讲读和解释,阐发案例,然后学生自己诵读、记忆,理解、意会。

——摘编自吴秋红《论中国古代法律教育的特征》

材料二   受英国法律教育风格的影响,最初的美国法律教育是开业律师的一项增收的副业,因此美国最早的法律教育有很突出的非官方性。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美国院校式的法律教育成型。随着美国社会关系的复杂化,政府领行的法律越来越多,专门研修法律就显得比较重要,长时间的学位制教育迅速发展。法律院校既有私立的,也有单靠政府资助的;有全日制的,也有函授、夜校性质的。据统计,美国登记在册的法律专科院校有百七十余,每年的在校学生有四至五万人。法学院每一个教师都可以按自己的方式、自己编著的讲义教学,教师之间互不监督,平时没有什么往来,只对自己负责的课程质量负责。在课堂上,主要进行法律技能的训练,着重善于处理法律实际问题能力的人。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契约、民事侵权行为,不动产和人身所有权、托管权、商务法、破产法、公司法、税法、行业规则、刑法、行政法、劳动法、犯罪学、国际法等。

——摘编自舒扬《浅论英美的法律教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法律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与中国古代法律教育相比,材料二中所反映的美国近代法律教育有哪些新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017-11-12更新 | 29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曾说,三代皆敬事鬼神。夏道遵命,事鬼敬神而远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而其弟子问鬼神事时,孔子答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材料三 阿尔帕说:“……大多数的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彼特拉克说:“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1)据材料一指出,三代到春秋时期人们对“人”的认识有何变化?并简要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
(3)材料三反映了人文主义者的什么思想?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人文主义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013-05-22更新 | 49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