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49 题号:623479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之时起,丝绸之路就作为一条沟通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路径,在随后历史上的各时期发挥着无可匹敌的作用。但如此的一条延续了千年的古道,却在人类历史走进了近代文明之时,逐渐地在岁月的风尘中消逝。公元前138年张骞为实现汉武帝夹击匈奴的战略计划而出使西域,虽无功而返,但他所带回的有关西域的信息却让当时的汉武帝下定了联系西域诸国的决心。公元前119年,张骞受命再次出使西域,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自此,中国的包括丝绸在内的商品开始大规模西传。……至明清时期,由于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并且当时的奥斯曼帝国匪盗猖獗,加上其对西亚的掠夺,阻塞了东方经中亚到达欧洲的商道,丝绸之路逐渐衰落。

——摘编自《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败》

材料二葡萄牙和西班牙探险家的行动与郑和的短暂访问不同,他们象征着承担改变该大陆政治和经济平衡的使命。他们用舰载大炮和带滑膛枪的士兵所做的正是这件事。回顾历史时,有时似乎很难理解:一个像葡萄牙这样人口和资源都很有限的国家,怎么能航行如此之远并取得如此之多……这一步一经迈出,帝国的丰厚利润以及获取更多利润的愿望更加快了扩张的过程。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时丝绸之路得以开通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方到达欧洲的商路被“阻塞”带来的后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远洋探险目的的差异,分析中西方远洋探险对各自历史发展趋势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在海上丝绸之路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相对其他沿海港口,广州是唯一长期不衰的港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西方的海路交流可以上溯到秦末汉初。唐宋时期,广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可到达东非和欧洲,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元代时,广州的中国第一大港的位置被泉州替代,但仍然是中国第二大港;明初、清初海禁,广州长时间处于“一口通商”局面,广东社会的重商思想不断得到加强,粤商形成。

材料二: 长期的商贸往来,广东人培养出独立自信的意识,即使在充满屈辱的百年近代史里,广东人仍大胆提出“以夷制夷”、“中体西用”、“商战救国”等口号并付之于具体的行动,充分显示出粤人敢于融入海洋文明的魄力。广东商人往往对外向型手工业作坊或工厂手工产品特别青睐,甚至投资于外向型手工业,从而促进外向型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随着广东海商出海贸易的发展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明中叶开始外国银元大量流入中国。外国商人的银元经由广东向全省乃至全国流散。广东的市镇也像雨后春笋般兴起和发展起来。贸易的通道,同时也是文化交流的通道。广东商人的大量出海贸易,不仅把中国的优秀文化带到国外,而且也把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带回中国来。

—— 摘编自杨久炎 ,林涛《广东在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广州的发展特点并简析其在唐宋以来一直居于重要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以来对外商贸发展对广东产生的影响。
2020-11-19更新 | 46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亚欧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沿线各国开展更为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自西汉张骞通西域以来,陆上丝绸之路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不断崛起,经常破坏丝绸之路的畅通,使陆上丝绸之路为之阻隔。中国外销商品如丝绸、瓷器、茶等大都生产于东南沿海地区,这里有众多优良的港口,从海路运输不仅交通方便,而且运输量大。通过海路还可以把商品输送到陆路不易到达的地区和港口,如日本、东南亚、非洲等地。到了宋代,随着航海术以及造船业的不断发展,海上运输的安全性及运载量都有更大的提高,海上运输通道逐渐取代陆上运输通道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

——摘编自孙继亮《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明代银本位制度确立关系初探》

材料二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三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马世力《世界史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欧洲殖民主义与古代中国完全不同的做法。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能主导世界市场的政治、经济原因。

2018-05-04更新 | 10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外交战略和中国国家战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唐朝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唐代中叶以后,海上丝路取代陆上丝路而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两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中国出口到西方各国的商品种类增多,尤其是茶叶、瓷器在出口商品中跃居到第一、第二位。但是17世纪中期以后丝绸之路海外贸易呈现萎缩趋势,海路上的中国商船逐渐减少,而此时欧洲商船则日益活跃。
——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变化,并分析上述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世界经济全球化主要指各国经济高度开放并与国际市场联为一体,具体包括全球范围内的资金流动、人才流动和技术转移;经济全球化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并且改变其思维方式。

材料三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节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重要演讲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末以来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的重要步骤;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我国现在倡导建设“一带一路”的有利条件。
2015-11-11更新 | 2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