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 > 宋元明清时期城市的发展与特点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79 题号:6416345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材料二   18—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17501801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21.027.551.0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材料三   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中国古代“市”的发展不断成熟完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等等,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

——摘编自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材料二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摘编自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

材料三苏州城外黄家巷,(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人物殷富,闾周(泛指平民百姓)且千,鳞次栉比。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千里之商贾,骄肩辐辏,吴越州郡,察其市建,贸迁多系晋省之人。

——摘编自(清)徐锡龄《熙朝新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的草市最早形成于何时?据材料内容,概括宋代草市发展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市镇经济发展的表现。
(4)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市”发展程度的因素。
2021-01-15更新 | 14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三   宋代的“市”:“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

——吴自牧《梦粱录》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夜深方归也。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
(2)材料二反映的是怎样的生产方式?它有什么特点?
(3)依据材料三,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2020-04-18更新 | 3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货币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经济生活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朝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的表现。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5—18世纪世界白银的流向及其原因进行说明和解释。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影响。
2019-08-14更新 | 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