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发达的古代农业 > 小农经济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3 题号:651705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历史上的手工业技术,科技发明、创造等……一般是传子不传女,怕女儿出嫁后把技术外传别家。这种传继方式,家庭世代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集中到一人身上,从而形成了历史上众多的“祖传秘方”(政府一般只保护与维护专制统治有关的某些特殊技术与标志,如专为皇家生产的御制技术)。然而这种传承模式,往往因循守旧,与世隔绝,无法吸收别人的技术……中国古代有许多十分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后来都相继失传,就同这种继承方式有直接的关系。

——摘编自《中国文化传媒网》《中国文化报》

材料二1624年英国颁布的《专利法》规定,发明人享有14年的专利和特权,“在此期间,任何人不得使用这项发明”,这被看作近代专利制度的最早起源。此后,美、法、德等国相继制定和颁布了专利法,研究统计,《专利法》出台后的200年里,英国进入了发明创造的高峰期。1680——1689年,登记33项发明专利;1690——1699年,登记102项发明专利;1700——1759年,登记379发明专利。由于专利制度保障,很多人投资各种发明创造,为新发明的市场化提供制度保证。例如,瓦特改进了蒸汽机的运行效率,获得专利,得到了巴洛克、博尔顿等企业家的风险投资,促进了蒸汽机技术的市场化进程。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770年登记专利,该专利在英国得到广泛推广。

——摘编自何成刚《拓宽史学视野,提升史学水平》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知识产权保护与西方近代专利制度的主要不同;要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你认为需要哪些条件?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农田水利方面,大多数是整修原有陂、塘、蠋、门,使之发挥灌溉效益。在水利著作方面以郦道元的《水经注》为杰出代表,书中所记著名水利工程有28处,包括农田水利,治理黄河,修整航道,修建堰、蠋、运河等。据《新唐书·地理志》统计,唐时各州县有水利工程230多处,其中有运河、水渠、陂、塘、池、沟、堰、堤、海提等,有一些农田水利工程还很有特色。永泰元年,由润州刺史韦损主持,对练湖进行全面整治。长庆四年,由白居易主持修建的钱塘湖(今杭州西湖)灌溉工程,是唐代农田水利工程的又一代表。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耕地面积增长速度已经明显落后于人口膨胀规模,形成了严重的人地矛盾。在农具、耕作技术等环节上较之前代发展相对有限,过于富余的劳动力导致牛耕普及程度逊于前代,即使在地力尚算肥沃的江南地区,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倾向,陷于劳动力过量投入。与此同时农业也出现了新的情况,高产作物引进和推广一定程度缓解了人力。而在江南等地区,经济作物如棉花、茶叶等品种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总体而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体,严重限制了社会财富积累和商品生产的扩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主要功用,及其受重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明清时期农业生产难以突破小农经济制约的原因。
2020-05-14更新 | 11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沂源县也成为民间文学类“牛郎织女传说”申遗成功的两个县份之一。

材料二: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年间出现了交子。

材料三:(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治丝。

——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牛郎织女传说”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该经济形式有何突出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3)材料三反映市镇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指出明清时期它发展缓慢的政策因素。
2017-05-02更新 | 6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势。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对当时的农业发展有何影响?并列举古代生产工具的进步。

材料二   《夏日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材料二反映了特点?

材料三   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

——费孝通《乡土中国》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现象存在的社会原因。

材料四   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无论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有鼓舞踊跃之心,说项钻求,唯恐不能入选。

——《申报》1888年4月


(4)从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角度,分析材料四中出现妇女打工热潮的背景。
2019-05-07更新 | 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