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宋明理学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 题号:713548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概括材料中的主张。程朱理学与儒学思想是何关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1)据材料一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019-11-21更新 | 4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文化的发展与时代环境密切关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文人在谈到“性命之道”问题时,“皆入于庄、列、老、释”,认为儒家之徒“不足以穷性命”。李翱指出:“圣人以之传之于颜子,颜子得之,拳拳不失,……子思,仲尼之孙,得其祖之道,述《中庸》四十七篇,以传于孟轲……遭秦灭书,《中庸》之不焚者,一篇存焉,于是此道废缺。其教授者,唯节文章句、威仪击剑之术相师焉,性命之源,则吾弗能知其所传矣。”

—摘编自向世陵等《宋代经学哲学研究》

材料二:鉴于斯大林时期由苏联最高领导人裁决科学与艺术争论,并在文化学术领域扶持一派打击另一派的恶劣做法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双百”方针。

—陈立中《中苏论战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翱关于“性命”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翱提出这一思想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背景,并简述“双百”方针提出的历史意义。

2018-07-17更新 | 9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教化思潮在宋代备受士大夫推崇,他们按照儒家的教化方式,把国家的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灌输到民众日常生活中。

北宋名儒贤臣蔡襄在知福州、知泉州时,积极提倡兴立儒学,亲自过问教学内容,并荐举儒士周希孟、刘柯述等人充任福州州学教授。他主张“约古制而立今礼”,使“上下有节,车服有序,礼让兴行”,认为这是“远罪省罚”的一种途径。同时,他组织大修水利,为推行教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福建转运使任内,恢复莆田五塘水利尤为突出。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肃清地方泛滥的鬼神信仰、清除地方杂祠淫祀。至于巫术主病,蛊毒害人之类,亦痛加断绝,然后择民之聪秀者,教以医药,使为民治病。他所推行的教化实践,对当地今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康武刚《论蔡襄的教化思想与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蔡襄教化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蔡襄对教化实践的贡献。
2018-03-05更新 | 10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