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2 题号:724615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诸王及八大臣为议政王大臣组合之骨干。其议事既不克保密,且对世宗之统御不甘臣服,故世宗之理想,断非短暂即可实现。在此诸因素之下,世宗对诸王加以裁抑犹恐不及,更不论将军务交之筹划,是以乃另亲信重臣经理之。由此有军机处之创设。

——摘编自《昭连啸亭杂录军机大臣条》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分别是哪一时期的政治制度,两者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

(2)根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军机处设置的目的。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度演变的主要趋势。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三幅图:

图三


请回答:
(1)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的哪种制度?
(2)图二及图三所反映的两种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图二、图三中推行的制度分别是为了解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哪两对基本矛盾?
2016-11-27更新 | 11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适应变动。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封建统治者较早就尝试建立中枢决策的牵制机制。汉武帝时期,不定期运用宗亲、外戚参与中枢政要,外廷之丞相等重臣受内官压制,往往“大政定方始知”。唐初三省之长均为正一品宰相,唐太宗时以二品官“参知政事”牵制相权,唐高宗以后三品、四品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中枢政要,有时宰相达20多人。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互不统属,可对各类奏章提出处理意见,即各书“票拟”以待秉承太监代皇帝“批红”。雍正时期的军机处,如同国家紧急事务办公室,来自各部门、各品级的官员充任“军机上行走”,如走马灯似地轮流值班,上传下达,照章办事。

——摘编自陆杰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秦设三十六郡(实际略多),郡下为县,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在这样的体制下,承担着日常治理重任的是县(含后来的散州)。另一方面,汉代就有由虚到实的州,唐代有道,宋代有路,多少都近于元以后的省,充分体现出大一统实在太大,很难由皇帝直接管理州县。但在有“封建”传统的中国,这类介于中央和州县的机构,常容易产生所谓的“藩镇割据”。

——摘自罗志田主编《地方的近代史:州县士庶的思想与生活》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中枢决策牵制机制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秦到元地方政府管理机构演变的特点,并说明这种演变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规律和启示。
2023-05-18更新 | 17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读图1至图4,然后回答问题


(1)图1、图2反映的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从图2到图3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当时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调整?
(3)图4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有何重大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2020-12-01更新 | 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