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儒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 题号:745790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孔子看来,感情可以从内向外层层推衍,从爱自己的父兄到爱其他人,血缘也可以从内向外层层推广。所以儒家断定,“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这是建立一个国家秩序和理性社会的心理基础。

——摘编自葛兆光《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

材料二   许多哲学史论著喜欢把宋明理学公式化地分割为宇宙观、认识论、社会政治思想几大块论述,如果从宋明理学的发展行程和整体结构来看,无论是“格物致知”或“知行合一”的认识论,无论是“无极”“太极”“理”“气”等宇宙观世界观,实际上都只是服务于建立这个伦理主体,并把它提到“与大地参”的超道德的本体地位。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特点和历史过程,造就了以儒学为核心的封建意识形态,这种同封建宗法制度和君主专制的统一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对劳动人民起着极大地麻醉欺骗作用,因而它有效地稳定着封建社会秩序。为了使儒家学说更好地发挥巩固封建经济和政治制度的作用,历代封建统治者及其思想家们不断地对它加工改造,逐渐使之完备细密,并在一个很长时间内,进行了儒学的造神活动:把孔子偶像化,把儒家经典神圣化,又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将儒家变成了儒教。

——摘编自任鹏《中国儒学发展史》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儒学的治国理念。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的基本特征。
(3)据上述材料,分析古代儒学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因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强调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材料二   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材料三   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仪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道德进行现代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和“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的内涵。
(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中国近代以降,为何说儒学不利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今新加坡是如何体现儒学的社会价值?
2020-03-24更新 | 6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兼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材料三   董仲舒说:“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
2021-12-19更新 | 51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材料一   大汶口发掘的墓葬中,陪葬猪头的少者一二个,多者三五个,最多达十四个。四川大溪文化遗址发掘的74座墓中,有的墓没有随葬品,而有的墓葬品却达58件之多,有座墓中死者还头枕一支大象牙

——《上下五千年》


(1)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新石器时代后期社会呈现出一种怎样的状况?

材料二   山西省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出土了春秋后期的牛尊,特别引人注意的是牛鼻子上有鼻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这会给土地制度带来什么影响?

材料三   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中华文明史》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请列举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2019-10-23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