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道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3 题号:800043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老子是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第一个提出“道法自然”的自然法观点的人。他认为统治者只有顺应自然,按照自然法则办事,才符合“道”的精神。与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法律思想相适应的是老子的理想国思想,在老子看来,理想的社会应是实行“无为而治”的一种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在这种理想国里,虽有圣人、侯王、贵族等统治阶级和平民百姓等被统治阶级,但却没有矛盾和斗争,虽有军队和法令,但却都不发挥实际作用。这是一种否定一切人定法的复古倒退的社会历史观和价值取向。

材料二 古希腊斯多葛学派阐述了他们的“顺从自然而生活”的伦理学观点,其中蕴含了丰富的自然法思想。斯多葛学派的重要贡献在于,将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基于人的不平等的正义的法律观发展为“人类基本平等”的正义的法律观,认为自然法的实质就是宇宙的理性,这种宇宙的理性乃是法律和正义的基础。……古罗马自然法学家西塞罗明确指出不符合自然法的人定法是无效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尹良海自然法《“道”与“自然法”——中西古代自然法思想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东西方自然法的含义并分析导致其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东西方自然法思想在历史上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是高中历史必修的内容,是我们研究和学习的重要课题。
研究课题一:春秋战国的思想
材料一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论语·为政》
材料二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
材料三 法者,编著于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韩非子·难三》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三位思想家有怎样的思想主张?他们关注的共同点是什么?
研究课题二:美国的民主制度
美国“开国之父”们虽然制定的宪法有很多不民主、不平等、不公正之处,但是制衡的治构造都打好了“自由”这块地基,从而使民主、平等、公正这些砖砖瓦瓦可以不断往上添加。
——刘瑜《民主的细节》
(2)美国的“开国之父”们创造了怎样的制衡机构?并指出《1787年宪法》存在哪些 “不民主、不平等、不公正”之处。
研究课题三:19世纪末中国的思想变革
材料一 严复在《天演论》按语中说,世界上一切民族都在为生存竞争,“进者存而传与,不进者病而亡焉。……负者日退,而胜者日昌。……弱者先绝”
材料二 梁启超说“只有兴民权,才能固君权,救危亡”。
(3)上述材料表明了中国仁人志士的哪些思想?为什么当时会出现上述主张?
研究课题四: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苏联的崛起开辟了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新里程,   20世纪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下面选取几个场景。
场景一:1917年11月7日晚9点40分,阿芙乐尔号上的大炮向着彼德格勒冬宫发出了怒吼。
场景二: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原法租界望志路106号,有一群年轻的中国知识分子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场上坐着两位来自苏俄的金发碧眼的共产国际代表。
场景三:1921年8月,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克林姆林宫列宁的办公室,怀着极大的热情,倾听列宁畅谈新经济政策。
场景四:1929年5月,苏联第五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大剧院举行,讨论的内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4)结合上述四个场景,写出苏(俄)联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贡献。
2016-11-18更新 | 36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庄子的无为政治思想承传于老子,“无为而无不为”。庄子和老子都主张无为而治,老子所讲的“无为”主要是个政治概念,引申为一种治国之术,主张统治者不妄为,不扰民,清静自然。到了庄子,无为思想则以自然性和超自然性为主要特色,“无为”思想渐渐脱去它的治世之义,演绎为一种无为适性的隐逸思想。                    

——据《道家的智慧》

材料二     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皆格物之谓也。若只求诸己,亦恐有见错处,不可执一。

材料三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简述老庄的核心思想。
(2)据材料二,概括朱熹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朱熹的其他思想。
3)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主要观点。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经济因素。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道家学说和儒家学说在当今社会的积极影响。
2019-12-25更新 | 2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孔子

材料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材料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材料四“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概述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2)材料三、材料四是谁的思想观点?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2017-10-03更新 | 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