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两次工业革命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工业革命的进程及其发明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4 题号:80913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33年,机械师约翰·凯伊首先发明飞梭,提高织布效率一倍,英国工业革命的前奏曲开始了,织布革新以后,造成织与纺的矛盾,从而出现了长期的“纱荒”……马克思指出:“正是由于创造了工具机,才使蒸汽机的革命成为必要。”

——百度百科《英国工业革命》

材料二   1860年前后,英国经济达到鼎盛时期,其生铁产量占世界的53%,煤和褐煤的产量占世界的50%……占世界人口2%和欧洲人口10%的联合王国,其现代工业生产能力相当于世界工业潜能的40~45%,欧洲工业生产潜能的55~60%。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出现“纱荒”的直接原因和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系列技术发明,并概述棉纺织业技术创新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工业生产、国际金融贸易、殖民体系的角度分别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的世界地位,并分析形成这一地位的主要原因。
18-19高二下·浙江宁波·期中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1801年首次普查,该郡(英国的约克郡)只有15个城镇,其人口总共2万多人;而到1891年,已经有63个城镇。从1820年到1830年,利兹、曼彻斯特以及伯明翰的人口增长率达40%,这是增长最快的10年。

——【英国】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材料二   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的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材料四   没有什么在表达工业时代的恶果时比这副照片更令人震惊的了。早期的工业社会已变成疯狂的食人机器,浓烟蔽日的工厂和血淋淋的断指,是对19世纪兴起的所谓“人类的进步”最为直接的控诉。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和产生的政治影响。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
2018-04-18更新 | 5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纺织业的发展,一定程度是时代发展的风向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是我国古代丝织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丝织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件精致丝织品的生产,与缫丝、织机、印染、刺绣四种工艺密切相关。丝织品品种有锦、绣、罗、纱、缦等二十余种,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蜀锦……家庭纺织业是汉代普通编户民的一项重要副业,所谓“男耕女绩,天下之大业也”,在小农家庭中已是“女有余布,男有余粟”……小农家庭还有一定量的剩余丝织品流入市场,为家庭创收。

——摘编自吴方浪《丝织品消费与汉代城市经济》

材料二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毛纺织业曾是英国工业革命前发展最强大的手工工业。然而仅仅在18世纪开始的40年间,英国棉纺织业却迅猛发展,并取代毛纺织业成为当时英国工业的中坚力量。英国的工业革命也是以棉纺织业为起点。自18世纪60年代起,各类新发明和新专利犹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其中,以棉纺织业最为突出,专利发明数量最多……在英国政府政策的激励和支持下,推动着英国产业结构从农业国转变成为以工业和贸易为主的工业化国家,并作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口号,使其在世界上率先走上了工业革命的道路,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独揽世界经济霸权。

——摘编自夏东《棉纺织业成为英国工业革命起点原因探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丝织业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代丝织品的外销情况。
(2)阅读材料二,列举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在棉纺织业方面的重要发明。结合所学指出英国政府以何种经济政策推动其“转变为以工业和贸易为主的工业化国家”。
2021-10-22更新 | 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英国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经济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对人类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材料三   1835年,法国作家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访问英国城市曼彻斯特时对于工业“殿堂”的气氛深为厌恶,他写道:“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城市的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那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这一切都是贫富差距扩大的表现。”

——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材料一中哪两项工业成果与材料二反映的现象有关系,并对这一关系进行说明。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工业革命给当今中国的启示。
2019-05-07更新 | 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