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宋明理学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题型: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7 题号:810874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5月30日《光明日报》载:“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的特征,不仅表现为内部各种文明间的联系、交流,而且表现在对外来文明的吸收、借鉴与发展上”。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是基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更深认识,是基于对中国文明历史的更深领悟,体现了全球化的时代眼光。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在吸收借鉴中坚持辩证取舍、择善而从,结合自己的实际消化吸收。

提取材料信息,自拟主题,结合中国史所学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文化比较上来看,中国文化盖具有极强度之个性,此可于下列各层见之:

一中国文化独自创发,慢慢形成,非从他受。

二中国文化自具特征,自成体系,与其他文化差异较大。

三、惟中国能以其自创之文化锦永其独立之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

四、中国文化上同化他人之力最为伟大。对于外来文化,亦能包容吸收。

五、由其伟大的同化力,故能吸收若干邻邦外族,而融成后来之广大中华民族。

六、中国文化在其绵长之寿命中,后二千余年殆不复有何改变与进步。似显示其自身内部具有高度之妥当性调和性,已臻于文化成熟之境者。

七中国文化放射于四周之影响,既远且大。

——摘编自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依据材料中观点(任意点或整体),自拟论剧,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不能照抄材料,表述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19-07-17更新 | 193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著名学者郑师主编的《中国文化通史(北京师范大学20090年版)》对中国历史阶段的分期及各时期的文化特征进行了汇总。

时期阶段特征
先秦中国文化的孕育和奠基时期:由速信天命到敬德保民、注重礼乐、政治制度不断发展,思想领域百家争鸣、民族认同等。
秦汉中国文化的成长时期:确立儒家思想为核心、汉民族与各民族交往的加强、造纸术医药学的进步等。
魏晋南北朝
隋唐中国文化的辉煌时期:三教冲突与融合、各民族文化的交汇、坡外文化的东渐等。
宋元
明清前期中国文化盛极而衰的遇幕时期:专制的强化致使思想僵化、西洋科技逐渐传入、文化集大成与停滞并存等。

——摘编自郑师渠等《中国文化通史》

阅读上表,领会作者的编写思路与意图。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空白时期进行补写,并说明理由。(要求:补写内容简明扼要,准确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1-07-11更新 | 181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初设立了专为皇帝讲儒家经传的讲席——经筵,自太学士、翰林侍讲学士至崇政殿说书,皆充任讲官,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宋真宗亲往曲阜,谒孔子庙,加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改为“至圣文宣王”)。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作《崇儒术论》,阐明崇奉儒学的国策。宋真宗还诏令邢昺、杜镐、孙爽等校定《周礼》《仪礼》《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义疏,使儒经注疏再一次官方化。程颢、程颐、司马光等以继往开来的儒者自任,放弃了以往恪守先儒之说的传统,以传统儒学的理论作为基本的框架,以是否有益于纲常名教作为价值尺度和取舍标准,对佛教、道教的思辨哲学进行研究,大量吸取其理论思维的成果,创立了新儒学的思想体系——“理学”。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思想史·宋元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07-16更新 | 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