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儒家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61 题号:8138154
希腊的《对话录》与中国《论语》都记录了一代大师与其众徒之间的谈话,但《对话录》中的苏格拉底始终是辩证和批判的,而《论语》中的孔子却是以他伟大的人格所产生的权威说服他的弟子。由此反映了
①孔子注重伦理道德
②苏格拉底否定道德的作用
③孔子强调知识实用性
④苏格拉底倡导理性思维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先秦时期,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韩非认为,“抱法处势则治”“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据此可知,先秦儒法两派
A.主张积极进取的发展观B.呈现统一合流趋势
C.认同礼法结合的合理性D.注重维护社会秩序
2022-05-12更新 | 46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2】"六经"作为古代文化共同体的结晶,虽是先秦诸子学派共有之文化资源,但只有儒家完整传承了"六经"。这说明,儒家
A.缺乏对文化改造创新B.极力复兴贵族文化传统
C.具有独特的文化优势D.脱离了社会的现实需要
2022-05-07更新 | 11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先秦某思想家认为,“化恶为善”既需要外部的强制与促进, 又依赖人自身的修性与学习。这体现了
A.“无为而治”的观点B.礼法并施的观点
C.“以法为教”的观点D.限制君权的观点
2021-05-09更新 | 3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