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两次工业革命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6 题号:8343757
近代以来,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贸易联系开始增多。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到1860年,英国对几乎所有的货物,除30项外,全部免税,成为世界上第个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不过,英国更积极于强迫其他国家实行自由贸易,向英国商品敞开大门。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在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斯穆特一霍利关税法案(Smoot- Hawley Act),开始向对美出口商品的国家译行征收关税。随后,受到该法素影响的对美出口国也开始对美国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由此引发的贸易战导致全球贸易额下降66%之多,世界经济因此受到严重拖累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材料三:1996——2006年世界总产出与世界贸易增长速度对比


——联合国(2005——2006年世界经济概览》

材料四:什么是贸易战?一方对对方进口产品采取多重制裁措施,包括加征高额关税、反倾销、反补贴、实施贸易保障措施、增加非关税贸易壁垒、并以此要求对方国家开放市场调整汇率、改变其他经济贸易政策,对方国家随即展开类似的或其他的反制及报复措施。贸易战可以一轮或多轮后休战,回到谈判来上,也可能严重恶化拖延许多年,并波及两国关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贸易政策变动的主要经济背景,这一政策的推行对世界市场有何影响?
(2材料一中美国国会通过斯穆特一利关税法案是由哪一重大事件所引起的?当时的美国总统是谁?他推行的经济政策是什么?斯穆特一霍利关税法案的通过说明这一政策出现了什么问题?此后,美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据材料三,概括图表信息反映的经济现象,结合国际贸易体系发展的史实说明该现象出现的原因。
(4)据材料四,指出贸易战的危害?面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战”我国应该采取什么立场?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

——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材料二   中世纪的城市共同体鼓励了人们“一种自从古希腊和古罗马衰落以来已经不复存在的自信心、权威和作为公民的自幸感”,使城市法得以出现。城市法抛弃了不符合城市生活的封建习惯,重新确立了新的民事财产商业制度。对瓦解封建制度起着积极的催化作用,并为重新建立社会法则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程化美《简述中世纪城市自治的主要内容》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城市自治运动兴起的社会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自治运动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西方城市发展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
2021-04-10更新 | 10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它金属制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16、17和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中国处于世界贸易网络的中心,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但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的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佛兰克《白银资本》—<白银资本》

材料三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替乾隆祝寿为名,向清政府提出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遭到拒绝并带来了大批的科学仪器作为礼物,希望以此引起清朝的重视。但清政府却将这些先进的科技成就一概视为“奇巧淫技”。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


(1)依据材料一,指出在欧美非三大洲之间的对外贸易中欧洲处于怎样的地位.在欧亚贸易中亚洲“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中国的政治因素分析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
(3)结合英国的国情分析材料三中马嘎尔尼出使中国的背景,并指出马嘎尔尼在中国的遭遇反映了清政府怎样的心态.
2017-09-17更新 | 12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问题

材料一: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菜·杰温斯对当时的大英帝国是这样描述的:实质上,世界的五分之一是我们的自愿进贡者:北美和俄罗斯大平原是我们的谷物种植园;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森林;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则逐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而印度则把咖啡、茶叶和香料运到我们的海岸;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各国是我们的果园;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材料三:

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从经济上加紧掠夺,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列强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富,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人教版教学参考书

(1)材料一中的“重要分水岭”的含义是什么?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17~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当时的世界市场呈现怎样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归纳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2018-04-14更新 | 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